【传统美术】贺兰山版画(银川市)
2018-06-22 11:56
【所属地区】宁夏·大武口 【遗产类别】民间美术
【申报单位】大武口区文化馆 【遗产级别】省级
【所在区域】大武口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北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接壤。是石嘴山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一座山水园林新型工业城区。
【人文环境】大武口区物华天宝,历史文化遗址众多。悠久的边塞文化、神秘的西夏文化、多元的移民文化在这里交汇融通,形成了独特的区域文化,贺兰山版画更是独树一帜。
【地理环境】大武口区东临黄河、西倚贺兰山。星海湖碧波荡漾,北武当熠熠生辉。这里曾连接着古老的黄河文明和广袤的草原文化。贺兰山岩画闪烁着史前文明的光辉,浓郁的回族风情迎接着八方来客。纯朴善良的大武口区人民极富文化底蕴,正满怀豪情开创未来。
【历史渊源】石嘴山市成立于1960年,是一个因煤而建的新兴工业城市。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来自全国的建设者们,为了祖国煤炭事业的发展而齐聚在贺兰山下。 五湖四海的人们铸就了五湖四海的精神,也形成了多元文化的文脉。贺兰山版画正是在那一时期萌生兴起的,贺兰山版画源于宁夏贺兰山版画会。六十年代初,我国著名版画家力群(原中国版画协会副主席)来宁夏讲学,为我区播下了第一批版画创作的种子。当年参加第一批版画培训班的学员(二十几人),二十年后已成为宁夏版画创作的骨干力量。1980年,以姚家树为首的这批学员在大武口发起成立了宁夏贺兰山版画会(宁夏版画协会的前身)。贺兰山版画会分银川、石嘴山两个分会,主体还是以石嘴山为主。贺兰山版画会成立以后,掀起了一个版画创作的新高潮。涌现了一批优秀和获奖作品,如:《生命之光》、《启航》、《踏破贺兰山缺》等,这其中最突出的代表人物是姚家树。姚家树同志生于1942年江苏扬州,原为石嘴山市文联主席,全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是我市著名的美术家、版画家和收藏家。贺兰山版画会是他倡议成立并担任秘书长的,四十多年来,他在全国性的报刊上发表的作品和论文300多幅(篇),国内外影响大的《中外黑白木刻选》、《全国第六届版画展选集》、《中国新兴版画五十年选集》都收录了他的作品。此外,他的套色版画《亭亭玉立》、《春苗》还在香港、法国展出。1999年11月,他荣获了全国版画最高奖~“鲁迅版画奖”。
【基本情况】贺兰山版画源于宁夏贺兰山版画会会员们创作的版画作品。贺兰山版画在国内影响较大,国内著名的版画刊物《中国版画五十年大事记》、《中国新兴版画五十年选集》对贺兰山版画都有介绍。贺兰山版画的创作者大多为业余作者,主要以六十年代我国著名版画家力群辅导的“宁夏版画培训班”学员为主。他们当中有工人、技术员、教师和干部,少数民族和女性作者占了三分之一。贺兰山版画以石嘴山风土人情和火热的生产建设为创作素材,开创了一种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版画创作风格。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为创作的高峰时期。四十多年来,当初的这批版画创作者大多年事已高,有的已不在人世,有的因身体、经济等原因已不能继续从事版画创作。存在着贺兰山版画后继无人和亟待传承发展的问题。
【基本特征】木刻版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的木刻版画始见于公元868年的唐代佛经扉页画。我国的木刻版画源于传统的印刷术,兼有篆刻印章艺术的刀法。这种木刻版画,先由画家在版材上画稿,由刻工照稿刻制,然后拓印完成。十三世纪,我国的木刻版画随着印刷术传到国外。1929年,鲁迅先生首先介绍外国进步版画,由于鲁迅先生的大力倡导,中国新兴版画开始形成。宁夏贺兰山版画以我国传统的木刻画刀法为主,吸收了西部皮影戏、剪纸等刀法,分黑白木刻和套色版画两种。
【主要价值】贺兰山版画开创了宁夏版画创作之先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贺兰山版画会会员们创作大量的反映石嘴山地区发展变化的版画作品,充分表现了人们的美好情怀。选择版画作为地方特色文化宣传的载体,体现了一种文化上的追求,是对区域特色文化建设的探索,这对中国当代版画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打造贺兰山版画文化品牌,进而建设大武口版画原创基地,建立集版画制作、版画器材销售、展示交流、研究培训为一体的高端产业链条,促进宁夏文化产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