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傩舞”是人们在春节和端午节期间为迎接丰收、身着道具驱赶妖魔的民间舞蹈,始于远古时期,盛行于汉唐时代,在以璧山县丁家镇为主的璧南片区一带流传。其表演森严神秘、威武雄健,有“千人唱、万人和,山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的神韵。去年3月,璧山县政协了解到当地精通“大傩舞”的民间艺人目前都已达70-80岁高龄,排练和演出处于低迷状态等问题,便以《希望重视民间舞蹈“大傩舞”抢救发掘工作》的社情民意向市县两级政府及时作了反映,呼吁组织专家学者到璧山开展“大傩舞”的抢救发掘工作。 
  社情民意引起了市县两级分管文化工作的领导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重庆市文化局立即派出专家组到璧山现场指导“大傩舞”的抢救工作。同时,璧山县也成立了以宣传部长为组长的抢救发掘工作领导小组,决定通过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形式对该舞蹈进行抢救发掘,并深入“大傩舞”发源地丁家镇开展抢救性的排练活动。据悉,“大傩舞”目前已经通过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专家组的评审和公示。

上一篇:【传统技艺】传统花灯制作(银川市)传承人:冷贵鑫

下一篇:【传统技艺】木雕(银川市)传承人:陈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