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火锅或者麻辣烫时,加一份柔嫩劲道、色白顺滑的粉皮,"吸溜"一下,咀嚼于口内,粉皮的香混杂汤汁的香,弥漫在口腔内。产自于酒泉金塔的粉皮,就因其做法和选材,独具特色,更是在食品界一枝独秀。

酒泉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报道之七——色白味美的金塔粉皮

工人正在切割粉皮 

优异的条件

金塔粉皮色鲜、味美、韧性好,营养丰富,食有光滑感和特有的太阳照晒味,这些特点全因其具备的得天独厚的条件成全。金塔县因为其属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年平均气温为8摄氏度,全年日照总时数为3193.2小时,无霜期为141天,自然条件优异适宜于多种农作物一季生长。所以制作金塔粉皮的当地产小麦成为了最好的原料,所晾制出来的的粉皮色泽乳白,味道咸香,口感甚好。

金塔自古以来民间就有用小麦淀粉加工酿制手工粉皮的悠久历史,所产出的粉皮色鲜味美、有韧性,它虽然出自民间,但是它因为采用优质的原料和纯天然的自然环境以及使用传统工艺来配制,所以制成后的粉皮风味独特。 

特殊的工艺

金塔粉皮除了享受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选用当年所产的最好的麦子外,其制作后所具有的美味以及独特性也与制作工艺息息相关。

金塔粉皮的制作工艺主要经过三大工序。首先,洗粉。先将优粉加水和匀,然后将面团置入清水中翻搅抓揉,使面粉中的淀粉与蛋白质充分分离,水的面浆,便是加工粉皮子的成料了。其次,馇粉。将洗好的面浆放2-3天,每天换一次水,待颜色变白时将面浆倒入锅中慢火煮,边煮边用专用搅杆慢慢搅动,以免糊入锅底,待煮至糊状八分熟后倒入准备好的铁槽内凉冷。最后,晒粉。将凉冷为固体状的粉团取至面板上用刀切成条块状,然后用专用的镂子镂成细条状,放至准备好的芨芨草或沙网上,然后用梳子梳理整齐,放到阳光充足的地方晾晒,一般阳光充足一天即可晒干,晒干后扎成小捆即可存放待食用。经过这三道工序,家家户户便可在日常生活中享用到色白味美的金塔粉皮了。


上一篇:【传统技艺】金塔黑醋(酒泉市)

下一篇:【民俗】肃州碗席(酒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