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音乐】锣鼓艺术(小河锣鼓)(重庆市 国家级)
2018-06-21 16:27
【名称】:锣鼓艺术(小河锣鼓)
【类别】:传统音乐
【公布时间】:2011(第三批)
【类型】:扩展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重庆市渝北区
【保护单位】:重庆市渝北区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项目简介】:
小河锣鼓是以大小唢呐、大锣、更锣、小钵、马锣、盆鼓等乐器组合而成的一种民间吹打乐。
小河锣鼓的历史可上溯至明末清初。据传,公元1647年,蒋姓、唐姓两姓世居的旺族在两条小河交汇处修建大湾场,邀约当地蒋家、唐家、罗家的三支民间吹打乐班,齐聚一堂轮番朝贺,因而得名小河锣鼓。
本地乐班都遵从传承谱系,自生长于本地的蒋氏“家庭窝子乐班”家谱记载开始,以“工尺谱”和“啷当调”世代传承。
小河锣鼓演奏大致可分为喜事乐和丧事乐。喜事乐班分“坐堂”和“行走”两种形式。“坐堂”是指凡举办红白喜事,乐队选择其有关约定俗成的曲牌演奏。“行走”则是指按婚俗程序,发亲吹《早上轿》,起轿吹《娘送女》、《送妹》等曲牌。丧事乐班又分为“吹坐堂”和“送葬”。“吹坐堂”是以成堂曲牌为主,兼吹单支悲调曲牌增加丧事气氛。“送葬”则行于野外,鼓乐齐鸣,以示隆重,故常用“夹吹夹打”的曲目。
小河锣鼓曲目曲牌繁多,演奏形式多变,吹奏和敲击手法技艺高超,各种乐器巧妙搭配,复杂的节奏交替出现,表现特定的情绪,或激昂欢快或悲戚缓慢,给人以民间鼓乐美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