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重庆吊脚楼营造技艺(重庆市)
2018-06-20 11:11
重庆位于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带,四川盆地的东南缘,是中国西部著名的山水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它东靠大巴山脉,南依武陵山系;西北部和中部多为丘陵及低山,东部、东南部地势高,西部地势低;长江由西向东横贯全境,沿途汇集上百条支流,穿过巫山背斜,洞开夔门天险,形成了“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崖迭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的山水风貌特征。区域内民居大都选址在靠山面水的地方,长期以来便形成了吊脚楼建筑传统。
以渝中半岛为中心的重庆城3000年的历史一直有吊脚楼作伴。晋朝常璩《华阳国志》记载了巴地建筑的形态,唐宋时期江州(重庆古称)吊脚楼曾被文人名士反复描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口增加,吊脚楼成为重庆最普遍的民居。
重庆吊脚楼具有简洁、稳固、防潮的优点,还能节省耕地和建材。吊脚楼最基本的特点是正屋建在实地上,厢房除一边靠在实地和正房相连,其余三边皆悬空,靠柱子支撑,高悬地面既通风干燥,又能防毒虫、洪水,被称为巴渝文化的“活化石”。
重庆吊脚楼营造技艺选择合适的木材,凿眼削榫,形成独特的穿斗结构和倚岩斜撑技术,无论是房屋还是街巷,几乎都是顺山借势,沿江展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基面不定,山屋共融。形成了吊脚、筑台、悬挑、附岩等具有强烈地方特征的建筑风格。
重庆吊脚楼营造技艺长期传承,形成了吊脚楼建筑文化,对于中国山地建筑的发展和科学研究具有极为珍贵的价值。
2009年重庆吊脚楼营造技艺入选重庆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