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他,14岁就学会了编织夏布的全套技术;他编织的夏布粗而不糙,细而不腻,远销韩国、日本。他就是重庆市夏布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棠城工匠”李俭康。

李俭康出生在夏布编织世家,6岁就向母亲学习挽麻芋子,12岁跟着父亲学习夏布织造的各种技艺。

    14岁,已能够独立完成织造夏布的所有流程,自己编织夏布去卖。经过多年的锤炼,他在上世纪80年代成为夏布织造高手。

    至今,李俭康已收徒120余名。这些徒弟遍布于盘龙镇数十家夏布生产企业中,大多已成长为夏布织造能手。

荣昌夏布以苎麻为原材料,其制作技艺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作为海棠公司技术总监,李俭康拥有高超的夏布织造技艺。在他的指导下,该公司工人编织出来的夏布纱质细软、面平边齐、丝线稀密均匀、色泽清透,是难得的佳品。

    近年来,冲着李俭康之名主动向海棠公司“投怀送抱”的外国商人络绎不绝。今年以来,就有来自韩国、日本等国家的10多名商人前来考察、采购夏布。目前,海棠公司到手的夏布出口订单已接近2000万元人民币。

 高超的技艺并非一蹴而就。4月7日上午,记者在海棠公司生产车间见识了李俭康的手艺。

    他坐在一台木质织布机上织布,下腰、踩踏板、双手翻飞丢梭、推筘——只见他手脚腰并用,不断地重复着这一连串动作,非常娴熟。

    伴随着织布机吱嘎、吱嘎的声响,装满纬线的梭子以两秒一个来回在左右手及经线之间快速地穿梭,让人眼花缭乱。不经意间,经线和纬线已无数次交织在一起,慢慢形成了一块夏布。

织造夏布是一门非常枯燥的技术活儿,并非难学,而是需要心静、有恒心、有毅力。

    由于苎麻丝线易断,织布时,织布者对腰力的掌控非常关键。如果下腰时力量过小,会导致经线松弛,织出来的布布面不平顺、丝线稀密不均;如果下腰时用力过大,则容易崩断经线。这种情况下,无论织布者丢梭子的速度有多快,都会因为不得不停下来接线而大大影响织布速度。

    在我国夏布织造技艺领域,普通手艺人织一匹0.36宽、22米长的夏布,至少需要十七八个小时,且一级(最优等级)布产出率通常只有百分之七八十。而李俭康能够在13个小时内织完一匹布,同时,一级布产出率高达95%以上,这样的速度和质量,都在国内处于最顶尖的水平。


上一篇:【传统技艺】荣昌陶器(重庆市)传承人:罗天赐

下一篇:【传统技艺】上海民族乐器制作技艺(国家级)传承人:高占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