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2005年,年近不惑的徐家辉经过十多年的反复摸索,终于完成了第一张按传统工艺印制木板年画《盗令出关》,这是徐家祖传的系列年画《八美图》中的一张。“现在看来,那张画还是有些粗糙,但我当时心里还是欢喜忙了,因为我终于把祖先的手艺学到了。”

然而,为了这一天的到来,徐家辉却付出了太多的艰辛与代价。

徐氏家族是当年梁平年画的出产大户,早在1776年就创立了“信力足”年画名号。在19与20世纪交替之际,正是其年画最辉煌的历史时期,徐氏先辈又先后创立了“德和泰”、“和盛友”、“信立号”等众多梁平最有影响力的年画名号。

徐家辉告诉记者,在“德和泰”的鼎盛时期,作坊里的雕匠、刷、画匠及杂工有一百多号人。不但一天要做几千幅,还要外包加工年画。每到销售旺季,要请一二十个挑夫,将年画挑到重庆及下川东一带销售。

然而,到徐家辉出生的20世纪60年代,梁平年画早已停止生产,家中原有的年画雕版大都做了柴火,“只有我的‘四姥’(梁平方言,及徐家辉爷爷的四弟,梁平年画第五代传人徐典隆)还晓得一些,我虽然只有小学文化,但从小就喜欢年画,就缠着‘四姥’教我,开始他也不肯,在我的坚持下,他才断断续续将年画制作的全部工序教给我。”

徐典隆2004年去世之前,将家传的一把雕刀、一套雕版、一卷画稿和一枚“德和泰”印鉴留给徐家辉。

就在梁平木板年画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2006年,作为传承人的他带着按传统工艺制作的梁平木板年画,参加在西安中国艺术研究院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日全国木板年画联展,在会上,线条缜密繁复、色彩丰富浓艳,对比强烈、构图饱满的梁平木板年画受到了著名年画专家王树村先生的高度赞扬。从那以后,徐家辉经常参加全国及国际性的交流与展览活动,2008年还参加奥组委举办的中国故事“重庆祥云小屋”文化艺术展。记者采访得知,本月中旬,徐家辉还将参加在澳大利亚举办的国际展览。

“申遗”的成功以及近几年传统文化的回顾,给濒临失传的梁平木板年画带来了生机,梁平地方政府也十分重视梁平木板年画工艺的保护与传承,2008年,梁平县专门成立了“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去年初,政府又投入专项资金完善了梁平木版年画展演作坊;同时,在新落成的文化旅游一条街,为徐家辉提供了一间免租5年的门市,专门销售传统的梁平木板年画,“连5万元的装修费都是政府出的。”县“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时娅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由于政府的重视,梁平木板年画的“生态环境”比十年前徐家辉单打独斗时改善了许多。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得知,在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的同时,梁平木板年画的经济效益却不尽人意。


上一篇:【传统美术】梁平木版年画(国家级)(重庆市)

下一篇:【传统美术】梁平木版年画(重庆市)传承人:徐典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