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1956年,盲人杨懋铎经盲校老师推荐和联系,与同学牟甫义(已故)一起每周两次到阳主庙跟道士朱相坤师傅学习吹奏管子,直到师傅去世。期间,因路途较远,二人早出晚归,来回路程步行3个多小时,历尽艰辛。杨懋铎不仅学习吹奏管子认真,还研究用盲文记录乐谱,得到师傅的赞许。

杨懋铎说,在他年轻学艺的时候,师傅就告诉他,全真道在创派伊始,就对道乐较为看重,每当收罢农活后,散落各村庙的道士们便集中汇聚一起学经练曲。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村庙道士就曾把在道观中所学的一些器乐曲应用在秧歌队伴奏之中。同时,当道人们集中在一起学经练曲时,民间艺人的唱奏也被吸收为其道教音乐所用。杨懋铎告诉记者,以前,胶东道士所奏道曲,多与人民群众的某些习俗相联系在一起,它从类别上主要分为庆寿,庙会和年节,奏亡灵道曲三大类。在庆寿上常唱的乐曲有《三教赞》、《赞八仙》、《赞菩萨》等等;在庙会和年节上,常唱的有《六句笺》、《八句笺》、《三归》等;在奏亡灵道曲上,吹奏的道曲有《大罗江怨》、《小罗江怨》、《白云》、《长远歌》等等。

 

上一篇:【传统音乐】长岛渔号(烟台市)传承人:朱大相

下一篇:【传统音乐】大杆号吹奏乐(烟台市)传承人:李之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