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音乐】海洋渔号(长岛渔号)(烟台市)传承人:朱大相
2018-06-17 15:43
朱大相,海洋渔号(长岛渔号)传承人。
“长岛渔号”源于长岛县渔业区的砣矶岛,距今己有300多年的历史。它是风帆时代渔民创造的一支闯海的歌。早在清末民初,砣矶岛上的大风船达300多只,是一支海上生产的劲旅。这些大风船,系母船带子船,常年活动在烟威、莱州、渤海湾和辽东湾一带渔场。因此,长岛的渔民号子波及到整个渤海和北黄海沿岸。北至丹东、大连、营口、长海县,西至天津、塘沽,南至蓬莱、莱州、龙口。东至烟台、威海、韩国一带。 那时,一只大风船多为18人操作,帆船的动力全靠风力和人力,于是,以吆喝、呐喊和领唱、合唱为主要形式的“长岛渔号”,遂成为统一步调、协调动作、指挥生产的“渔令歌”。“上网号”、“拾锚号”、“竖桅号”、“掌篷号”,节奏铿锵有力,曲调苍劲浑厚,气吞山河。领者,胸有成竹,气宇轩昂;和者,齐心协力,众志成城。这一领一和,一呼一应,音程八度大跳。和者的句头紧咬着领者的句尾,尤如巨龙闹海,大有力挽狂澜和排山倒海之势。“渔号”的领者,俗称号头。是个富有经验的闯海者。领号,有轻有重,有长有短,或间歇,或急促,要与劳动相吻合;合号,视渔令为军令,应合的句头紧咬着领号的句尾,要严格地配合领号的腔调、情绪,要合得及时,答的协调。于是,渔号便得到充实和发展。 “长岛渔号”,号词简单,语调粗犷,情绪豪放,领和严谨,乡土气息浓郁。由于大风船在捕捞作业中,或是与风险抗争,或是不惜时机地追赶渔群,其劳作是紧张而激烈的,所以呼喊的情绪具有一往无前的冲动力,渔号可直接转化为生产力。渔号的音乐表现特点受劳动强度的制约。“发财号”轻慢悠扬,柔中有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