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UIABACGAAgo4XwuQUosOfEdzDYBDjIAw.jpg

车儿灯 此舞始于明朝,盛行于清代和民国初年,抗日战争时期一度匿迹,新中国成立后恢复。一般在旧历正月十五左右闹“元宵”时表演,也有在其它时序节令中表演。是常德民间舞蹈艺术形式之一。

  用竹篾扎饰成土车子形状,旁置两轮,车前安置两小灯,一人饰女作坐车状,一人引车,一人推车,它是以队行变换为主的民间舞蹈。表演时,坐车者在引车者的导引下用碎步穿插出各种画面,或穿、或跑圆场,每当交换一次位置时,车子暂停,由引车者发唱,众人相和。唱完一次,在锣鼓声中又交换一次位置,然后再唱,如此反复。歌词如:“哥儿呀依,妹儿呀伊呀,让我的车车推进门来呀………”等等。

  车儿灯的表演者,可以扮演古代的人物和故事,也可以扮演现代的人物和故事,但是,乘小车的人,必须是姑娘、媳妇的打扮,如果是男扮女装,也须装扮成姑娘和媳妇,而不能装扮成老太婆。乘车者扮演新娘,拉车者扮演媒婆,推车者扮演老翁,帮车者之一一名是新项,一名是丑角。这里的车儿灯,表现出旧社会山乡农民迎亲路上的情趣。乘车人走“十字步”,推车人走“行进步”,帮车人走“大十字步”,丑角表演者没有固定步式,跑来窜去,扭前扭后与新娘嬉逗调笑。这小车舞在表演时,拉车人的舞步难度较大,而且脚步起时快,落时慢,左脚迈向右前方,右脚要迈向左前方,按照这种步子斜线向前行进。在行进中,三步一停成为“丁字步”,与此同时,脖梗、肩、腰、胯各个部位也随之轻松自如地上下颤动,发力点集中于脚跟和腿部,在行进过程中膝盖不弯曲,称为“三滴水”的趔趄步,途中,还要做“跑步抢车”、“屁股墩抢车”等项特技。表演中,五个人互相配合,表现出上山、下坡、拐弯、摸角、陷入泥沼、抬车出坑等等情节。在做这些情节的过程中,把各个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状态表演出来,而且把性格特征反映得活灵活现。


上一篇:【传统戏剧】 中卫道情戏(中卫市)传承人:赵相如

下一篇:【民间舞蹈 】龙灯(常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