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据生茂安的弟弟生茂泉介绍,生氏祖上系滕县杏林高手,生氏正骨术和生氏正骨膏药,为生家著名医生生作梅所创。生作梅,字百魁,清代国子监学生,在康熙年间曾行医四方,专治骨折、脱臼,自制膏药,以其接骨术、合药治疗跌、打、损伤。传至后世,到上世纪初,生家已迁至滕县发展,并成为当时的大户。生家兄弟在当时日寇犯境、国难当头的时刻,还做出了让人动容的壮举。据《续滕县志》、《滕县乡土志》及李广星先生所著《滕州史话》,均对生氏兄弟的壮举有详细的记述。上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末,生氏兄弟与滕县籍的高翰林联手,捐资修补城墙,以御日酋进犯,后来在“滕县保卫战”中,靠着这坚厚的屏障,王铭章师长带领3000壮士和日寇血战三天四夜,重创日寇,“赢得了宝贵时间,保证了台儿庄大捷”﹙台儿庄大战战区总指挥李宗仁将军语﹚。

据悉,生氏兄弟自幼饱读经史,热心公益事业,然见《滕县志》仅编到道光年间,以后再无下文,便倡议修志。为了编好这两部志书,生家三兄弟召开了家庭会议,此时生氏正骨已传至第七代,当然不能失传。会议决定:由二弟生克恭秉承生氏正骨,继续熬制膏药济世救民,抽出长兄克中、三弟克昭专职修志。生氏兄弟修志之善举是悲壮的。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夏,滕县天气骤然燥热,克中先生连日加班加点,已感身心疲惫。6月3日下午,生先生手握毛笔,汗如雨下,突感胸闷头胀,天旋地转,一头栽倒在书案前。急送医院,已无回天之力,享年61岁。

谈起这段历史,生茂安和生茂泉均喟然叹息,祖上实干敬业、勤勉爱民、精忠报国、死而后已的精神一直激励着后人兢兢业业、克勤克俭、精益求精。

 

上一篇:【传统技艺】泥沟青花布印染(枣庄市)传承人:李常平

下一篇:【传统医药】厉家中药治疗烧伤术(枣庄市)传承人:厉洪舟(孔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