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木石牛皮具牛蜡制作技艺(枣庄市)传承人:王学志
2018-06-13 16:36
在滕州木石镇有个村叫落凤山村,过去在光绪年间这里的牛皮具行业曾经盛极一时。在农耕文明极盛的时代,皮铺得以兴旺发展,此后数百年间,木石镇周边涌现出“王麻子”、“张计堂”等三十余家皮具作坊,每年皮具从正月开始制作都供不应求。
文革前期,传宗老铺和周边数十位皮匠传人百脉归宗,并入“皮业社”,也就是今天的落凤山皮匠铺的前身。从此,众家所长融于一家,木石牛皮具传统技艺薪火相传。如今200多年过去了,这里只留下一个皮匠铺子,铺子里有一位47岁的皮匠艺人仍在独守着老辈留下的古老技艺,他就是王学志,落凤山牛皮具、牛蜡制作技艺的第五代传承人。
“早在光绪年间,我的祖先就开始制作牛鞭等牛皮具,我是在十几岁的时候就跟着父亲帮忙,放学回家就跟着父亲刮皮子,时间长了也就慢慢学会了。高中毕业之后,我就跟着父亲去赶集,做鞭笼头这些个皮具。”
时至今日,王学志仍然沿袭着牛皮具古老原始的制作方式,仅是一根牛皮鞭,就要经过将牛皮发汗、泡制、脚踩、手揉等方式鞣制牛皮,再采用编、刻、拧、打磨、阴干等几十道工序,才能制作完成。
现在在王学志的影响下,儿子王克明也走上皮具制作的这条手艺人的路,“现在皮具已经成为我们家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很有责任把它传承下去”,提起自己家族这门传承了200多年的手艺,王克明自豪且坚定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