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爷爷是民国“武状元”,“我是从八岁开始习武的,当时我的爷爷还在世。”48岁的王勇为人十分低调,谈起祖父的时候他面带微笑。话说,当年老人已经七十多岁,在自家院子里教授武艺的其实已经是他的徒弟们,他老人家则负责监督。“当时我和二三十个孩子一起练习,爷爷在后面看着我们扎马步,一旦发现谁偷偷站起来了,立马朝屁股上抡一拐杖,马步顿时就标准了。”

这个老人叫王玉山,乃当年赫赫有名的武状元。据王勇介绍,王玉山小时候,王家是村里的“外来户”,因此备受欺凌,为了免受委屈,全家在六个叔伯兄弟里面挑了年龄最小的王玉山去习武。自从拜到著名螳螂拳大师姜化龙和宋子德门下后,王玉山彻底告别了之前“屡战屡败”的局面。后来有一次,他路遇当时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渠手下一名马姓营长,并轻松战胜了这个同样出身世家的武林高手。后者迅速将这一情况汇报给了韩复渠,韩复渠遂将王玉山叫到济南,看到部队里基本上没有王玉山的对手,韩便将王玉山推荐到南京参加全国大比武。“那次比赛比较正规,我爷爷获得了他那个级别里面的优胜奖,奖品是蒋介石亲笔题字的一柄长剑。”武状元王玉山就此成名。

虽然从小就被告知要练习武术,传承家学,但是王勇小时候对于武术却并不感冒。“小时候一点都不想学,完全是被逼的。大冬天的不想起床,家里人就掀被子。”王勇说,真正让他觉得有传承螳螂拳的责任,还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少林寺》风靡全国谈起。“那时候不仅螳螂拳,受到这部电影影响习武的人特别多,在这阵热潮中,我对武术的热情也被激发起来了,并且意识到自己有责任把这一拳种发扬光大。”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王勇就接管家里的武馆,“那时候家里在武馆旁边开了个小卖铺,想发展武术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没想到,有一天,还真的碰到有人来踢馆。“那是上世纪90年代末,附近有个1.80米多的小伙子,来到就要让我把‘螳螂拳’的匾额给拆掉。”王勇说,当时不知道对方来头,也没打算与其纠缠,没想到对方很嚣张,冲着那张挂了很多年的牌匾就往屋内冲,把王勇两岁的儿子吓得哇哇大哭。“这时候我就火了,一个箭步上前就把他顶到了院子里 ,两拳就把他撂倒了。”王勇说,那时他一直掐着对方脖子,毕竟对方身材高大,直到对方求饶说不敢再来,“之所以发火,也是因为要捍卫爷爷的荣誉。”

目前,螳螂拳是岛城第一大拳种。王勇说,光他教过的徒弟就有数百人,其中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人就近百人,甚至还专门开过专教外国人的武术培训班。王勇说,虽然目前螳螂拳已经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备受重视,但是这依然不能阻挡有些拳种后继无人的趋势。“现在,我想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传承和发扬螳螂拳上面,尤其是一些濒危项目。”王勇说,2008年,青岛响虎武术俱乐部的刘亨利兄弟俩登门与他探讨将螳螂拳发扬光大事宜,让他有了大展宏图的信心。“我打算明年开春,就以开展集训队的形式把三回九转罗汉功(螳螂拳气功)和武术短兵这两个濒危项目抓起来。”

上一篇:【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崂山道教武术(青岛市)传承人:匡如湖

下一篇:【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螳螂拳(青岛市)传承人:陈乐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