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安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渭河支流的葫芦河畔南岸,总面积1601平方公里。这里孕育了八千年的人类文明史。秦安制陶工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可上溯到八千年前新石器时代,出土的大量陶器实物是有力的佐证。

陶艺3.jpg

秦安制陶工艺分布于秦安县以南的葫芦河流域、秦安县以北的清水河流域,最早始源于大地湾仰韶文化器皿样式。秦汉时期,除生产生活用具外,还能生产陶猪、狗、俑、铃等装饰品。唐宋时期,秦安制陶业达到了精湛的工艺水平。明清时期,秦安制陶技术广泛普及,城乡各地都有作坊,制品有盆、罐、坛、碗等,陶器原料为红粘土,生产工序基本和生产砖瓦相同。制品逐渐发展为几十种。近年来,秦安县兴国镇康坡村所制的陶器由于韧性好、耐腐蚀,器型形体规整,富有美感而盛名,但都以生活日用品为主。到了70年代末由于秦安大地湾石器时代遗址的重大考古发掘,康坡村村民康新田采取了复古和翻新大地湾彩陶样式,结合秦安固有的烧制技艺,在图文样式和器皿形体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经过他认真潜心钻研,多方求教,复古了大地湾彩陶制作技艺,制作彩陶在加沙、烧制、胚胎、印纹中摸索出了一套特有的陶艺制作方法。作品工艺精湛、古朴大气,近年来在产业兴县的政策扶植下,在文化主管部门业务人员的指导下并取得了文化主管部门的认定许可,将他的制陶手工艺品作坊,指定为秦安县博物馆陶艺制品观摩和采购基地。

陶艺4.jpg

秦安彩陶工艺,具有一定的文化历史价值,是抢救、传承、发展旅游资源的一个选项,生产工艺技术复杂、手工工艺比较费时,由于掌握关键技术的制陶艺人康新田和其四代传人是村里少数人,所以产品数量较少,随着旅游产业的兴起,目前的家庭作坊式生产现状已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所在辖区的制陶艺术大多数是以粗放型的青灰陶的制作和销售,虽有作坊,生产只能是简单的生活用品,而制作彩陶的仅有康新田一家,为此彩陶工艺制作面临濒危失传,亟待抢救、保护、传承。


上一篇:【民俗】清水木人摔跤社火(天水市)

下一篇:【民间音乐】秦安唢呐艺术(天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