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美术】嘉峪关剪纸工艺(嘉峪关市)传承人:傅强
2018-06-11 10:40
“剪纸对我纯属一种传承,而这种传承一直坚持了三十余载。”这是傅强对剪纸艺术的由衷之言。傅强出生于辽宁省盖州市、 满族人,大专学历。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剪纸专业委员会联谊副主任、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委员会会员,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傅强的母亲何永芬是河北省剪纸协会会员,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委员会会员。
据傅强回忆,70年代初,她就接触了剪纸这门艺术,在6岁时就听母亲说过,姥姥那辈儿就会剪纸,母亲小时候经常跟姥姥一起绣枕头顶、剪窗花,母亲现在还能剪出姥姥在世时交给她的各种满族剪纸的窗花图案来呢。小时候,常看见母亲手拿一把剪刀,凭着她特有的经验和灵性随心所欲剪窗花、剪十二生肖。那坚忍不拔的“牛”,惟妙惟肖的“小兔子”,造型各异的“吉祥葫芦”都深深地感染着幼年的傅强。傅强就好奇地问妈妈:“这些红红的剪纸真好看,你能教我剪吗?”说着,母亲又找来把小剪刀和红纸,就跟着母亲有模有样学起来,不久她便对剪纸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傅强幼小的记忆中,深深扎下剪纸艺术的根。至今这种兴趣已经持续了30多年。在上学的时候经常给学校出专栏,负责墙报、标语等工作。此外,她还为学校校园文化剪对联、花鸟等图案。
在1985年5月的一天,傅强因为带病工作双腿不能站立,而不久又患了双眼交替式虹膜睫状体炎,眼睛近乎失明,当时,年满20岁的傅强人生之路才刚刚开始,疾病使在病床上的她也曾绝望,嚎啕大哭过,她怕不能唱歌、跳舞,不能继续她所热爱的剪纸艺术。在以后的18年里傅强受到腿及眼睛疾病的反复困扰,到1996年被诊断出患上被称为“不死的癌症”的强直性脊柱炎综合症,面对可能要残废、失明的情况,坚强的她并没有放弃对自己所喜欢的剪纸艺术的追求,没有断过练习剪纸,眼睛能看东西时,总要拿起剪刀练练手,当她剪出自己满意的作品时,开心的就会忘记了自己的病。不久在弟弟为她寻医问药,丈夫精心照顾下,她的病情奇迹般好起来了,从那时起,她就暗下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珍惜重见光明的眼睛,做好自己一生喜爱的剪纸艺术。
1992年,因父母退休到山海关定居。傅强便与他们分隔两地,因有一技之长,又被单位调到了工会工作,在工会的工作中她经常能够接触一些艺术专家,并看到一些相关书籍和资料,为她的剪纸创作打下了基础。
1997年10月,思母心切的傅强踏上山海关的土地,看到母亲为参加《中国核工业公司山海关工业公司举办的建国五十周年工艺品展览》而精心准备的套色剪纸作品,作品之丰富,颜色造型之独特,深深地震撼着傅强的心灵,从那一刻开始,母亲和剪纸艺术更成为她生命中最珍贵的、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于是,在母亲的指导下,傅强开始第一次搞剪纸创作,并一发不可收拾。从此,造型不同的《十二生肖》、百十多种不同造型的双《喜》字、《福、禄、寿》、《吉祥图案》、《花鸟鱼虫》、《名人诗词》、《古代仕女》、《人物》、《敦煌飞天》、《山水》等系列剪纸作品伴随她走过最丰富、最充实的一段人生历程。
在傅强众多剪纸作品中,最让她难忘的是《敦煌飞天》的创作过程。为做好作品她曾多次到敦煌参观,古老而精湛的敦煌壁画艺术深深地吸引着她。怎样把敦煌壁画中飞天人物飞动的气势、飞动的韵律、飞动的色彩和线条变化转化为剪纸艺术一直是令她困扰的问题。通过上百次对敦煌壁画的临摹,揣摩,她逐渐体会和汲取着敦煌飞天艺术的精髓,并试图把壁画艺术转化为以意写神、物象构图的剪纸语言。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次揣摩单色、套色、单人、双人系列敦煌飞天剪纸作品终成为被创造出来,成为她最具特色的剪纸作品之一。
在2007年8月10日-20日,在嘉峪关市酒钢集团公司工会的大力支持下,傅强在酒钢体育馆成功举办了“迎奥运傅强剪纸艺术展”(个人剪纸展),展出作品164副。展会期间,剪纸艺术家傅作仁、王言昌、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曾被联合国授予“世界艺术家”称号的谢志诚、中国书画协会理事欧阳照亮等老师分别为她的个展写了贺词。中国乒乓球“鲁能杯”表演赛的队员们,其中有王楠、郭跃、李晓霞等人观看了展览,并与傅强签字、合影留念,傅强并向她们赠送了精美的剪纸作品和《中国剪纸艺术家-何永芬、傅强剪纸艺术作品集》一书留念。甘肃矿区报,矿区电视台,酒钢日报、酒钢热线、酒钢电视台分别报道了此次展览会的情况,此次个展办得非常成功。
步入傅强的工作室,相信您一进门,就一定会被墙上栩栩如生的剪纸作品深深吸引。这些都是她比较满意的作品,这些剪纸作品精美,栩栩如生,远古与现代的艺术撞击将会震撼每个参观者的心灵。除些之外傅强还制作了许多大幅的精美剪纸作品,这些剪纸图案都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去酝酿、构思、定稿、修改、制作,傅强都是不辞辛苦地完成每一个经典作品。
多年以来,傅强一直想以红军长征为主题创作一幅大型剪纸作品,为了更好地创作剪纸《长征》,2007年5月底,离职的傅强专心致志在家里搞创作,收集了大量的资料、照片、图片。并到会宁红军长征博物馆参观,并认真观看了大型电视剧《长征》,在长征精神的激励和鼓舞下,利用半年多时间,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经三次修改、定稿,最后于2008年 5月4日凌晨5点全部完成的迄今首次以剪纸艺术形式完整表现长征历史的鸿篇巨制。
剪纸长卷《长征》长25000毫米,寓意二万五千里长征。全卷由18幅作品组成,分别反映了红军长征途中的重要战役或事件,包括“从瑞金出发”“血战湘江”“突破乌江天险”“遵义曙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雪山”“过草地”“激战腊子口”“会宁会师”“到达延安”。此作品在6月1日西风烈-中国剪纸大赛中一举成名,获得“金剪刀”奖并排名第一。2008年10月7日,此作品又在“第三届中国剪纸艺术大展”中展出,得到专家的赞誉和肯定。
据傅强回忆说在2003年她和母亲由剪纸大师王峰介绍,参加了第五届中国(黑龙江)剪纸艺术节举办的全国剪纸作品展览双双获奖,并得到了剪纸艺术大师傅作仁老师的指导、鼓励和肯定,这对母女俩在剪纸艺术道路上继续走下去,是一次极大的认可和鼓励。她的母亲何永芬今年已经70多岁了,可她创作的劲头从不亚于傅强,剪纸名家的肯定更加坚定了她们母女不断创作更多更好的剪纸作品的决心。
近年来,傅强与母亲何永芬参加全国剪纸大赛,并多次在大赛中获奖,其中何永芬也为此获得过“剪纸传承奖”,因她和母亲分别居住在嘉峪关和山海关,因此,同行的老师都亲切地称她们为“长城母女”。
不断汲取生活和母爱的营养,深深扎根于艺术的土壤,傅强与她酷爱的剪纸艺术正逐渐成长为一棵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的参天大树。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是傅强对自己的要求,用毕生的精力,不竭的创新动力,去感、去悟、去求。路漫漫其修远兮,愿她以抽象、变形、简练的手法再现一个属于她和她的剪纸艺术的独特心灵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