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尚派形意拳(济南市)传承人:梅殿修
2018-06-10 15:27
学拳练拳五十载,尚派形意代代传。梅殿修是尚派形意拳第二代传人,师承一代宗师尚云祥的山东弟子韩伯言,也是济南尚派形意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将基本的五行拳和十二形拳拳法传授给了五六十个弟子,还著书立说,要在中华武术中给尚派形意拳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每天晚七点到九点半,大明湖的超然阁前,都能看到济南尚派形意拳弟子练拳。无论寒暑,梅殿修都在这里边打拳边教导徒弟。“看徒弟们的时间,少的时候会来三五个,多的时候十几个、二十几个,每个我都会手把手教。”梅殿修说。
回忆起当年的学拳生涯,梅殿修用一个苦字概括:“学拳是有规矩的,师父叮嘱我们练拳不能被别人看见,只能在晚上偷着学偷着练。”如今68岁的梅殿修每晚在大明湖带领弟子们练拳的习惯,也正是从那时夜晚练拳的规矩传承下来的。
梅殿修从小喜欢武术,但无良师。好不容易在父亲朋友介绍下得知尚派形意拳传人韩伯言,便自己寻了去。从十七八岁开始,梅殿修正式跟着韩伯言学拳,“磕头拜师之后,就做好吃苦的准备,那时因特殊的社会背景,老师只能晚上教我,我再自己到大明湖找个没人的角落偷着练习。”
梅殿修跟着韩伯言学拳的平静日子只延续到1970年,韩伯言回邹平老家,梅殿修送走师父后自己也下了乡。但是3年的学拳生活,1000多个学拳练拳的夜晚令梅殿修与形意拳结下不解之缘。从那以后几十年,不管梅殿修学习还是工作,都有形意拳的陪伴。
为了不使济南尚派形意拳流失,梅殿修找来师兄师弟,2008年成立济南尚派形意拳研究学会,决定广收门徒,把济南尚派形意拳传承下去。学会建立初期只有四个徒弟,但是每晚大明湖练拳的身影让很多人产生兴趣并加入其中。
2012年,尚派形意拳被授予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更多人的视野。现在梅殿修已经收了五六十名弟子,最小的8岁,最大的62岁。提起得意弟子,“一老一少一中”尤其令梅殿修自豪,老将李建柱学拳不到五年在2014年的山西形意拳国际交流比赛中斩获剑术第一并在去年蝉联剑术冠军后又拿到拳术第一。小将陈炳杰才8岁,学拳一年零4个月,第一次参赛就拿了单刀第三。30多岁的吴永青,去年拿了拳术第四。仅去年一年,尚派形意拳就拿了30多个金牌。
用2014年在山西比赛中获得的5000元钱奖金,梅殿修建了一个网站,专门宣传尚派形意拳。2015年,梅殿修整理了3年多资料的《尚派形意拳》一书出版,现在马上要出第三版。“我想把尚派形意拳写成文字传承下来,为中华武术留下点东西,还要一步步把形意拳的师承谱完善起来。”梅殿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