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阳信县志》记载,1848年京剧传入阳信。今洋湖乡(也是鼓子秧歌的发祥地)后高村的高德仁结合本地鼓子秧歌、跑旱船、落子、高跷等锣鼓点的特点和京剧锣鼓曲牌自创了一套开场锣鼓,后经多次演练修改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三翻九转》,因《三翻九转》锣鼓齐全,演奏起来既粗壮豪放又不失细腻含蓄,节奏变化层出不穷,因此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后来流传到河北沧州一带。

三翻九转(通)是不同锣鼓经的三大翻和九个小转折点组合而形成的,故称“三翻九转(通)”。该通是在北京混曲牌(即大唢呐与打击乐合作的曲牌)的基础上综合组成的,是以“滚头子”为主体过渡的锣鼓经为辅助的演奏形式。在演奏上采用了专业戏曲打法和民间打法相结合的手法,既有专业戏曲打击乐的特色,即锣鼓经变化较大,又介入了部分锣鼓经民间打法的特点,即部分锣鼓经民间化打法;在较稳定的速度上进行锣鼓经的节奏变化,使该通更突出的体现了它的独特艺术特点和欣赏价值。

上一篇:【传统技艺】十三村酱菜(岳阳市)传承人:李小玲

下一篇:【传统音乐】聊斋俚曲《八仙过海》(滨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