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皮影戏,南宋进入长江流域,我县民国以前的剧目大部分是由遇合方言口授的故事和话本编纂而成的。1984年经过整理,平江的皮影戏剧目共有1280余个。分为喜剧、悲剧和正剧。演法分本戏、折子戏和连台戏。常演剧目,一是传统戏类剧目:《封神演义》(共计四十八回)、《龙凤再生缘》(共十二部)、《薛仁贵征东》(共十三部)、《樊梨花征西》(共计二十二部)、《粉妆楼》(共十九部)、《明剑》(共六十一部)等。二是江湖戏、水路戏剧目:《买柴记》、《买花记》、《买水记》、《马金龙访妻》、《陈香救母》、《六姐闹南京》、《三姐闹西京》、《四姐闹东京》等。

平江影戏与外地影戏的区别,主要是声腔、曲调不同,最有独特风格的唱法是翻高,可以猛然在原音上提高四至八度,以唢呐为梢腔,伴以京二胡丝弦,所使用的腔调为“京搭汉”(既有京剧音乐风格,又有汉剧音乐元素),分南路三眼、正北路、北路垛子、北路急板、北路慢板、二六垛子、唢喇腔有起板、倒板。一般在晚间演出。早期用油灯,现在用日光灯或白炽灯作光源,将镂刻彩绘的皮影映在幕布上。伴以独特的唱腔、念白,掌影人在幕后赋以动作,使人物栩栩如生。剧情跌宕多姿,唱、做、念、打,灰谐有趣,各具神韵。影子制作一般用厚硬的雕刻成形体小巧的各种人物,刻工精细,糊上彩色透明纸,色泽艳丽,经久不变,其造型艺术具有装饰性、夸张性、趣味性的特点。

皮影艺术自明末清初进入平江以来,遍及城乡各个角落。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得到新的发展。1959年12月,经县人民委员会同意,成立了“平江县木偶、皮影戏剧团”。团长郑焕文,由老艺人刘胡、胡次杨、李厚生等13人组成。当时全县共有20多个皮影戏班子。“文革”十年内乱,皮影戏一度被作为“四旧”禁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皮影戏获得新生。当时,全县共有皮影戏队80个,从艺人达300余人,以安定、长寿、南江、金龙、梅仙、瓮江、谈岑、虹桥为多,三阳、加义、钟洞、栗山、城关镇略少。为了加强对皮影艺术、艺人的发展和管理,1983年9月23日成立了平江县皮影协会。1985年12月27日,全县300余名皮影艺人集会县城,商讨演技改革,交流演艺经验,省木偶皮影协会副会长陈迈从应邀出席,并讲话。1986年决定,每年6月19日为民间艺人节。


上一篇:【传统美术】陇南剪纸艺术(陇南市)(市级)

下一篇:【民俗】花杆社火 (陇南市)(市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