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舞蹈】白马人麻昼舞(陇南市)(市级)
2018-06-09 11:17
在文县石鸡坝乡的薛堡寨等白马山寨,从远古流传一种古老的祭祀舞蹈,相传这种舞蹈源于白马人生产生活中的祛邪祈福,以十二生肖为题材和形式来表达白马人的信仰和对自然的崇拜,逐渐形成了完整的表演形式和体系。
在每年的正月初六到正月十六或者重大的节庆时,石鸡坝乡薛堡寨等村寨的白马人都要举行盛大的“十二生肖”表演活动。十二张面具,全是用桃木雕刻而成的动物面具,极具艺术夸张形式,夸张的造型、鲜艳的色彩,都表现出了白马人粗犷豪迈、质朴的审美追求和精神崇拜,这些面具再配以鲜艳的各种彩衣,更富有美感。
表演中全村老少齐聚在村中的广场中,中间点起熊熊大火,大家着节日的盛装,唱起歌。在两杆高挑的旗帜(一杆是精美的刺绣麻姑献寿图,一杆是白色的长旗)的指引下,有四个炮手,向空中放几向“三眼铳”震天动地。舞蹈队伍中前面有四个人装扮成山神的模样,腰系铜铃,头戴面具,手拿牛尾,跳着开路。十二生肖按一定的顺序一字排开,整齐有序地跳起舞蹈来,动作有附掌、踢腿、抖肩等,大方洒脱、豪迈有力。队伍一会儿是一字长蛇,一会儿围成圆圈,不断变幻。其他的人都在圈子外面以雄壮有力的声音唱和,配以锣鼓,现场的人会感受到强烈的冲击力。
在传统的表演中,一般十二生肖不能全部参与表演,这也是当地一种“守弱处下”的哲学观的体现,即凡事不能全满,满则亏则损的理沦,所以在表演中,只戴六张而具表演,另外的六张面具一般是只做供奉在场子中作为观瞻之用。十二生肖面具舞表达的是祛邪祈福,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憧憬。舞蹈原始、质朴、粗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