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fd13bf5a147.jpg

汨罗江一带的先民,自古就有在端午节前后,在江湖水面划着各式船只娱龙祭龙的习俗。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因自己的祖国楚国的都城郢都为秦所破,不堪亡国之痛,便在这一天投汨罗江以身殉国。汨罗江两岸的渔民、农夫、樵子划着各自的船只,在汨罗江上抢救打捞屈原,形成了竞渡之俗。这一带民间传说:在东汉光武年间,有一年端午前夕,有一神人来到汨罗江畔,对划船的人们说,屈原所崇拜者龙也凤也,你们抢救屈原之舟应以龙凤为形才是。于是,渐渐地演变出龙头凤尾、形状各异、专门用于竞渡的龙舟,俗称“飞凫”式龙舟。

龙是中华民族共仰的图腾,人们认为龙有无穷的威力,掌管着天上的风雨雷电,人间的生老祸福等等,因此在造龙舟时,切不可等闲视之,以免亵渎了龙神。为企求龙神的庇佑,在造龙舟时便衍生出许多神秘的仪式、严格的禁忌和专有的技艺。比如造舟的场地要封闭,不允许小孩和女人靠近等。这些“技”和“艺”,是制作龙舟的匠人们千百年来一代一代用心血凝聚而成的,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湘楚文化的活化石。

汨罗江一带的龙舟制作,一般由乡村木匠承担,但并不是所有的木匠都能制作龙舟,由于它不同于一般的船只,不仅要求外形美观、大气,数十名划手登舟后要稳,划起来要快。这就对舟的长度、宽度、弧度、深度以及板材的厚度、龙头的大小等都有极其严格的要求,但又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和样品,也没有图纸,只能凭匠人积累的经验完成,慢慢地匠人们便行成了自己的风格和流程,以致形成不同的流派,而各流派(即各匠人)之间,又互不交流,各自保秘。到了清末民初,随着龙舟竞渡活动的繁荣,这种制造飞凫式龙舟的技艺日趋完善,流传至今。

2007年12月25日,汨罗民间龙舟打造技艺以其独特的魅力被岳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岳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上一篇:【民俗】汨罗饮茶习俗(岳阳市)

下一篇:【民俗】陇南成县流水席“九碗三行子”(陇南市)(市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