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个人简历

1967年1月在榆中兰山乡范家营村读小学;1973年1月在榆中兰山中学读初中;1974年开始在榆中和平中学读高中。1984年起,被榆中县文化馆招聘为合同工,专门从事民间小曲、小戏及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工作。2002年专门从事摄影、摄像、光盘制作工作。

传承谱系

人生礼俗属于社会传承体系。该传承人从事专业的摄影、摄像以及光盘刻录工作,自八十年代以来,搜集整理了大量的人生礼俗民俗资料。

个人技艺传承历史与现状

传承人充分利用摄影、录像、刻录等现代技术,完整地保留了榆中人生礼俗的大量资料。

榆中人生礼仪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产生,不断发展,逐步完善的。最初的礼仪仅仅是人们的一种习俗,也可以说是约定俗成。但是当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守这一习俗,并开始把它与神灵联系在一起,又加上各种论说,从而使习俗反过来约束人们的言行举止的时候,约定俗成的习俗也就变成了一种“礼仪"。

榆中人生礼仪是民俗最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果,具有鲜明的民族印记和地方特点,虽然它不是法规,但它依靠了习惯势力、传统力量和心理信仰,其现状仍影响并规范着人们的生活行为。

主要特征

人生最关键的无非是生与死,所以人们把死看得也很重要。迷信的人认为在冥冥中有一个另外看不见的世界,生与死不过是一步之遥。活着的人们虽然看不见另一个世界是什么样子,而另一个世界似乎都很清楚地看着活着的人们。因此,活着的人们不管愿意不愿意,对死去的人也决不敢有丝毫地越礼造次,循规蹈矩成了丧礼对死者无上的尊敬。人的社会性,也就决定了丧葬礼仪在有关人生的各种礼仪中,是最为繁复、最为讲究的。旧时,丧葬仪式复杂,尤以民国年间最为繁琐,习尚厚葬。因丧葬变产拖债以尽孝道者大有人在。丧事全过程均带浓厚的迷信色彩,属封建糟粕,解放后都已摒弃。

个人成就

搜集整理拍摄了大量的榆中人生礼仪资料。刻录婚庆、丧葬、祝寿等录象资料56盘。拍摄照片265张。

主要代表作品及作品展览、演出、收藏、交流、出版和获奖情况

民俗摄影作品《清明时节》、《儿孙满堂》、《扎纸货的艺人》、《新娘头顶的礼花》、《乡村祭官》等70余张照片多次参加榆中各类摄影展览并获奖。 

 


上一篇:【传统技艺】李氏皮鼓与挽具制作技艺(兰州市)传承人:魏延新

下一篇:【传统美术】安宁棺木彩绘(兰州市)传承人:朱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