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柳子戏是曾经辉煌一时的古老地方剧种,发源于鲁西卫运河流域,流行地域横跨山东、河南、江苏、河北、安徽的许多地区,据说当年毛主席看过后,认为它比吕剧更能代表山东地方戏。
柳子戏也称吹腔。曲调流畅奔放,古色古香,常用于表现传统戏曲中文官武将的威武气派。该剧种乐曲悠扬,风趣幽默,深受群众欢迎。1950年建国一周年时,吕洼村柳子剧团应邀到河北省清河县大林庄演出,天天爆满,戏场上观众天天送饭不离戏场,五天不动座位。那时生活贫困,原本谈妥40多名演员的伙食只有中午一顿细粮(馒头),但一看吕洼村的柳子戏演得那么专业、气派,马上改为一天三顿细粮。

柳子戏在武城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其最盛时期为建国前后。当时武城吕洼村柳子剧团的演员人数达四十余名,生、旦、净、末、丑行当齐全。上演剧目除传统古装的大型“连台本戏”外还有一些小型剧目,经常上演的剧目有:《挂龙灯》、《大观灯》、《佘赛花》、《西游记》中的《白云洞》等30多出戏。六十年代还移植上演了《红灯记》等现代样板戏。

柳子戏的伴奏乐器很多,其中笛、笙、三弦三大件,是主要伴奏乐器,柳子戏的打击乐有板鼓、大锣、小锣、钹、小钹等,根据剧情需要有时还配有战鼓等。这些乐器演奏起来声音悠扬,悦耳动听,用于文武场的合奏,则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

柳子戏的曲牌非常多。如“斗鹌鹑”、“将军令”、“四季河”等。有“九曲十八板七十二调”之说,由此可见曲牌之丰富。归纳起来主调有三大类,即“平、越、下调”。在这三大类主调内包括了五大牌子腔,如“山坡羊”、“大青羊”、“驻马亭”等。

因柳子戏的旋律高低跨度大,早年大都是男演员演戏,男扮女角是用真假声相结合,女演员大小嗓并用,以充分表现该剧种的特点。该剧韵调分明,不同的情节用不同的曲牌唱腔,欢快的剧情用“络络”,行走观赏的情节用“驻马亭”,悲切抒情的用“迷子”和“锁南枝”等。

1955年以前,每年春节前后,为了扩大演出阵容,武城吕洼村与临清的田庄村、夏津的杨堤村三村柳子戏演员经常联合演出。1955年后,又续上了夏津马堤村,每年四村搭戏,阵容更庞大,鲁西运河一带的许多百姓能欣赏到柳子戏这一古老戏剧,从而活跃了百姓的文化生活。

吕洼村的柳子戏自1994年后渐渐衰落,这个有着四五百年历史的古老地方剧种陷入了低谷。本村的老艺人老演员安守荣先生(71岁)等人想努力挽回局面,多次到省柳子剧团(全国惟一的一个柳子剧团)进行唱腔等方面交流。他唱段唱腔更为古色古香,原汁原味,令省剧团的演员非常欣赏……他呼吁有关部门想法挽救这一濒临灭绝的剧种,让其焕发生机。

上一篇:【曲艺】鲁北木板大鼓(德州市)

下一篇:【传统技艺】珍珠琪(德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