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记载,《小桃红》属传统曲目,出自元曲,由民间艺人乐和子收集整理编创,此后该鼓吹乐有序发展,有效地保留了元、明、清时期民间俗曲音乐的原貌。现在鲁南、苏北一带流传的曲子大都成形于明末清初,传七代至清末道人白教习,之后又传给了鲁南鼓吹艺人王传生。很快,《小桃红》以其丰富的艺术内涵和浓郁的乡土气息,迅速在鲁南的广大艺人中流传。期间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仅保留曲子,唱词已丢失。

  此前,《小桃红》被广泛用于乡村喜庆场合中吹奏。往年,物质匮乏,乡土娱乐形式较少,唯有唢呐、二胡等乐器吹奏为喜庆的事情平添热闹、欢愉的气氛。

  如今,纵观鲁南、苏北地区,农村丧事演出时也总会出现民间鼓吹乐《小桃红》的曲音。这一红白事中出现的鼓吹乐主要以大、小唢呐为演奏方式,比较出名的艺人有临沭县石门镇石门前街村民王庆寿和郑山镇金堂街高坎义、高坎冒兄弟。

  《小桃红》艺术表现形式和演奏风格独具特色且极为宽泛,有《万年欢》、《苦乐天》等30多个曲目,各曲目或表现人们内心酣畅欢愉的情绪,或表现内心悲伤忧愁的哀思。其中,曲调中欢愉的部分,当年战争时期很多民间艺人吹奏着用来迎接八路军、庆祝新中国成立。

上一篇:【民间文学】蒙阴县岱崮传说(临沂市)

下一篇:【传统戏剧】兰山区弦子戏(临沂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