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绥宁《逗春牛》(邵阳市)
2018-06-06 13:47
绥宁苗族是远古时代“九黎、三苗”的后裔;侗族是古越人中骆越人的后裔。经过长时间的迁徒后才进入五溪地区,故史称“五溪蛮”。唐末宋初曾定居飞山(在今靖州县城西),又称“飞山蛮”。勤劳、勇敢、淳朴善良的苗、侗族群众,创造了诸多绚丽多彩,独具风韵的民族文化和民俗娱乐活动,“逗春牛”这一民间舞蹈便是古苗、侗族文化瑰宝中的一朵奇葩。
“牛”是苗、侗族人民心中的“农神”。 为了祭祀好“农神”,在春节里的迎春仪式上,由俩人扮春牛,其中一人拱戴牛头,一人拱戴牛身。牛头、牛角是用竹篾扎成的,用纸糊好,涂上颜色;牛尾是用棕扎成的,看上去活灵活现。他们随着音乐(铜锣、铜钹、鼓)走村串户,各家各户都摆香案、放鞭炮迎接“春牛”的到来。春牛每到一处,先选一空场地,做舞台,进行“逗春牛”中的舞蹈表演。掌犁人既是舞蹈的配角又是舞蹈的实际指挥者,他一扬鞭,舞蹈便进入高潮,舞蹈里面的“春牛”便逗耍开来,村村寨寨的围观者都为之雀跃,场面十分火热。所以每逢春节村村寨寨的苗男苗女积极参与这一活动,如果谁不愿意参与这一活动,凡属是小伙子,就会被人们认为是不讨人喜欢的人,凡属是姑娘,就会被人们认为是嫁不出去的女人。因此,“逗春牛”这一民间舞蹈,不仅历史悠久,艺术水平高,而且很有群众基础,深为苗、侗族人们所喜闻乐见。是一个很具特色,很有继承价值的好节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