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歌起源于远古时代。侗族部落或族群,模仿蝉虫“唱歌”的声音,喊出自己创造的无字吔(野)歌。据传,侗族是古越人的后裔,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侗族是极具创造性的民族, 侗族人民能歌善舞,侗乡向来被誉为“诗的家乡,歌的海洋”。有民谚说:“侗人文化三样宝:鼓楼,大歌和花桥”。 绥宁与广西三江、贵州黎平、湘西南通道地区交接,侗族山歌同中有异。鹅公侗族苗族等乡村的鼓戏楼、花桥就是历史见证。绥宁普遍流行每年的三月三唱山歌,几乎每个村寨都有古戏楼和花桥,因破四旧立新事遭到破坏。

绥宁侗族山歌:受历史变迁和口耳言传的影响,大约有九种方言和六种山歌调,至今演唱过去松散单一的、只有口传的老曲调。侗歌主要流传于南片乡村,南片侗歌高吭抒情,北片山歌优美流畅,各具民族特色。侗族山歌,以古戏楼、花桥、风雨桥、山里山外等地为媒介, 以男女青年坐对情歌、集体唱对山歌、凭嗓音高调和记忆力、语言表达力能的方式。可即兴发挥、见景生情、托物达意的对歌就叫花歌;演唱编成册子的歌就叫排歌。                        
        传统侗歌:是集民间打油诗词、歌谣谚语、散文音乐于一体,是一种用精练、生动、形象、古老、简朴的仿生态方式,表达本土文化的语言艺术;是歌颂各族人民团结,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爱土地爱劳动,歌唱大自然建设我家园,向往美好爱情、美好未来的精神文明史。主要以劳动歌、情歌、敬酒歌等为其内容。

上一篇:【民俗】打铜钱(邵阳市)

下一篇:【民俗】绥宁《逗春牛》(邵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