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龙舞,又名草把龙舞,所有道具全由稻草扎成,表达苗家人丰收后的喜悦之情。它是以绥宁县关峡苗族乡大园村为中心的苗族聚居地用草龙祈求风调雨顺,除病消灾,四时清泰,驱虫护稻,五谷丰登的独特习俗。据史志载:“五六月间,雨阳不时,虫或伤稼,农人共延僧道,设坛诵经,编草为龙,从以金鼓,舞田间禳之。”
        绥宁县关峡苗族乡大园村草龙分雄雌两条,每条龙共33小节,龙头、龙身、龙尾在内,长约12米,共分9提,除龙头单独一提外,每一提4小节,节与节,提与提之间用红布条捆扎起来,并9根用有叉的竹棍或木棍牢牢撑住龙身。每次草龙出行,雄龙由9个年轻的小伙舞,雌龙由9位姑娘把持,年轻人血气方刚,龙与龙之间舞到一处时,时常较劲,看谁舞得漂亮。草龙出行,鼓锣齐鸣,舞法与一般龙灯相同,但不得燃放鞭炮和焰火。舞者头戴草帽,身穿稻草衣、稻草裙,脚穿草鞋,每年的六七月份,禾苗生长旺盛的季节,两条草龙白天来回舞动于田间地头驱虫护稻,因古时无农药除水稻病虫害,苗民迷信、祈求草龙能吸虫除害,在与神的对话中,草龙成为苗族人们美好吉祥愿望的寄托,上天入地。

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现在舞草龙不再仅仅是为了祈神、除灾、求雨,它已升华为一种传统的民间舞蹈。逢年过节,庆丰收乃至新屋奠基或落成庆典,都会舞草龙欢呼庆贺。而是否燃放鞭炮、焰火,也因时置宜,随机而动了。
        由于时代的变迁和现代文明的冲击,长期以来维护和支撑苗民传统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已发生急剧变化,传统的观念受到巨大的冲击,使得舞草龙活动赖以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小,年青人大多不太热衷于这项民间艺术活动,面临着逐渐消失的危机。

上一篇:【民间美术】绥宁县剪纸(邵阳市)

下一篇:【民俗】打铜钱(邵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