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钹舞(邵阳市)
2018-06-06 13:35
在绥宁县少数民族乡,每逢拜大佛、做大道场行法事时,道士常常表演钹舞。表演前,先烧香、点烛、焚纸、念经诵佛。一人打锣,两人或四人(须成双)舞钹。表演者穿着青衣服,头扎大布帕。在欢快跳跃的打击乐伴奏下,跳起“开四门”“乌鸦破地”、“美女梳妆”、“将军脱靴”等二十四个动作。有时似飞燕,穿梭自如;有时似猛虎,滚跃神速;有时似猕猴,灵巧逗趣。如做“乌鸦扑地”动作时,表演者用锣钹拍地;做“狮子打滚”时,双方托背交换位子;做“古树盘根”时,则互缠对击锣钹等动作,粗犷有力,形象生动。 音乐与动作一环扣一环,很有规律,四拍为一乐句,八拍为一乐段。音乐声响的音色与锣钹发出声响,产生强烈对比,更增加了声响的色彩。锣钹在击法上很有规范性,有自击、互击,回钹和搓钹。在运用中形成了一拧二缠三踢打,四扭五跳六穿滚和一擦二揉三击钵,四扑五打六抛钵的 动作规律,使表演神秘,紧张,扣人心弦。
相传,钹舞为佛教鼻祖释加牟尼所创,流传已有1000余年,“锣钵打开天堂路,海角吹开地域门”。钹舞的宗旨是告诫众人多行善事,广结善缘,不做坏事、恶事,来世便投胎到好人家,尽享荣华富贵,不再受苦受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