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甘草马社火(兰州市)
2018-06-06 11:55
历史沿革
乾隆丁亥年,定西、皋兰、榆中和河西一带大丰收,甘草店自农历八月十五日起为期一个月的骡马大会,会期内有大戏(秦腔)、赌场、马戏、比武场、赛马场、讲善书、牲畜山货、百货买卖等,收入很多大会支付了一半,余额由会长施国栋、杨登周管理。秋冬粮食贸易又丰盛,从而酝酿筹备大办马社火,将上下街和河东村三个小社合为一个大社火。并由施国栋、杨登周主办,次年正月初六正式兴起。继而有施泽普、杨登科参加主办。清朝末年和国民时,又有闫立乾、孙虎成、施和霖参加主办。解放后的1950、1951年,由农会主任米建业参加主办。以后农业生产为社队,经费用于生产,牲畜不易集中,再没办马社火。
内容、形式及特点
马社火,由善骑马的人扮成戏剧角色,组成一折或一本古典戏,骑在马背上,游动表演跑圆场,插花等。这种活动形式多在交通便利的地方进行。马社火的戏剧化妆和其它社火相同,其表演场所有两种:一种是行进式表演,走在山间小路或在道上,一种是场地表演,如山区农民专设的打麦场、会场等。
传承状况
榆中县甘草店的马社火化装成古戏,或折子戏和是全本是排成队例走动的踏春方式。甘草店马社火起源于清乾隆年间,同治、光绪年间形成高潮。民国中期逐渐衰落直到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