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音乐】榆中锣、钹表演(兰州市)
2018-06-06 11:32
历史沿革
锣、钹是我们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乐器。各式各样的锣、钹至少有五、六十种。锣、钹乐器的起源与我国古代各族人民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是我国古代各族人民对祖国古老文明的又一贡献。
表演内容形式及特点
表演时,演奏队伍列成方阵、圆阵或梅花阵等图形,在击铰的空隙可使出“单挽花”、“双挽花”、“交替挽花”和“抛鼓槌”的绝技。锣手则紧握中间和两头均嵌有红综毛的木槌,绕槌或抛槌击锣。到关键时,拍钹者便将钹举过头项,相击后翻腕45度,再击再翻腕,使钹不停转动。钹碗后所饰红、黄绸布不断飘飞,与嵌红缨的锣槌紧相呼应,甚为壮观。所穿服装不追求细小装饰,而注重大片色彩,以形成总体队伍的块状组合。
服饰、道具
锣槌、锣、拨、古代士兵服饰等。
传承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对民间民俗文化的重视,所以人们逐渐形成了在春节、元宵节及其他重大活动里舞狮子的习俗,以祈望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榆中人们对锣、拨的偏爱,是用那憨厚质朴的“高兴只有娶媳妇,热闹要数敲锣”语言来表达的。榆中人民每当逢年过节,喜庆丰收,求神祈雨,集会庆贺等活动,都是以此为仪仗向导,更具有争强夺胜,相互比美,逢遇对手,竞连七旬老人也不示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