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俗沿革

  龙泉寺始建于梁武帝年间,清朝康熙十二年或二十八年又重修复建(此证得于八十年代兴修复建时在废墟中发现的一块陶器上岗、刻记而来;由于种种原因,亦然丢失,所以记忆不甚精确)。据传,原来的庙宇古建宏伟壮观,清同治年问,回民造反时被焚毁。此后又得以复建的三霄宝殿优雅别致,三霄圣母娘娘塑像庄严威仪;后又毁于破除迷信的运动。近年来,当地群众出于对传统文化和民俗信仰的继承与发扬,以及对文物古迹、地方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又重新募捐化缘、供物献料重修庙宇、恢复庙会。

  主要内容与形式

  每逢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是龙泉寺传统的庙会;节日临近时,龙泉寺的庙会组织者和道教协会就要主持召开会议,商讨庙会有关事宜,并向当地政府、公安机关以及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备案,通报庙会组织、准备及节会相关活动情况。同时,在取得批复后,开始组织宣传、张贴海报、发布消息,并向相邻县区的乡村以及社会各界发出邀请,当地群众也也开始翘首期盼一年一度的五月初五的龙泉寺庙会。当地的戏班及民间艺人也开始积极筹备、排练,准备庙会期问一显身手;客商小贩也在紧张备货,抢抓每年一逢的庙会商机。
  庙会来临,满山遍野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仙乐回响;马路上各种档次的轿车、农用车、摩托车、自行车以及行人呼朋唤友、扶老携幼向龙泉寺蜂拥而至。来自四乡八邻的善男信女、小商小贩、观光游客也纷至沓来参加节会,山凹树林人群聚集;庙堂寺院人头攒动、熙熙攘攘、香火鼎旺;帐篷连片、车水马龙,酒饮茶摊、食品百货、地方小吃等等云集于此,热闹非凡。

  相关民俗活动

  弘法诵经是庙会所必需的,按道教仪范科仪规定,三天以上的道场要搭台、扬幡(五色花纸连成长旗上书神话经言高杆竖起),正乙派道士会集中搭坛,整个场面的披挂,撰写三天的文疏、碟等。随后仙乐开坛,诵经净坛(净天地污秽既荡秽,意为净宝宇环境,应请诸神),接着樊发请神碟,后诵念天地间的诸神名讳,意念神圣既临法会;然后是安神共餐的礼仪,人们虔诚朝拜。神灵本无影,信仰在心中,人死只见肉体尸首而灵魂有谁人知晓?这就是传统的信仰礼仪和祭祀方式。开坛过后,大戏登台亮相,鸣锣开演;善男信女顶礼膜拜、焚香敬神、祈福还愿、许愿求子(民间称:拴娃娃),盛大的庙会正式拉开了帷幕。人们欢声笑语、歌舞喜庆;小商小贩叫卖吆喝之声此起彼伏……庙会隆重盛大,气氛空前高涨,堪胜于新春佳节的热闹场面。
  庙会延续三天,每天的法事道场各不相同。第二天,奏乐开坛,扬幡、朝山(正乙派道士身着道袍法衣、整装仪容、手执法器,鼓乐喧奏、诵唱经言,在寺的东、西两山旋转一周)。善男信女烧香拜佛,共同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赐福降康,人安物阜。晚间给儒、释、道三教羽化先灵和为国捐躯的烈士以及无依无私的庶人亡魂施食(称祭孤),正乙道士诵施食科(焚烧纸钱,撒泼食水),这是对亡魂的祭奠,英雄的崇拜和对故人的缅怀。
  第三天,法事收尾,道场完满,回神了蘸(降幡送神),祈神灵各回本宫;来时千千降福,去时重重流恩,保江山社稷长治久安,佑百姓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事事亨通、吉祥如意、家和人睦。
  三天的大戏,戏班演员都是本地的民间艺人和业余曲艺爱好者参演献艺,或请专业剧团为庙会演出。每天演出的剧目内容也附和庙会文化,都是对神灵的敬仰、先人的怀念和后人的教育,很有现实意义。

  民俗实物、资料

  龙泉寺近年来又恢复重建了山门、金斗阁、山神庙、三霄殿(百子宫)和大雄殿。并建有客房、办公室、灶房、化妆室和水窖等,可以基本解决和满足峰会时节工作人员吃、住、饮水的问题。龙泉寺的庙宇供有山神、三霄圣母、三大古佛、三大菩萨、四大天王等神圣。


上一篇:【传统技艺】榆中南山元古堆柳条编织技艺(兰州市)

下一篇:【民俗】兴隆山六月六庙会(兰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