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美术】民间木雕彩绘(兰州市)
2018-06-06 09:54
历史沿革
相传明代大臣彭泽,兵部尚书,太子太保,左都御史等职,病逝后,隆庆皇帝,念其有功于朝,赏赐大红棺木,朝礼厚葬。自以兰州人为怀念彭泽。将大红棺材运用于普通老百姓的丧葬用具,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代代相传,延续不断。
工艺流程
棺木彩绘的档次,体现亡人的身世及丧家的贪富。丧家要拜请绘画师至家,提出档次的要求。
首先将棺木打扫,清洗 灰底,构图。接着配料,装色,按照先内后外,先浅后深,先粘后涂,先水后油的工序流程绘画。如浮雕人物,龙头鹤身都是绘画师在平时就有预制品,按图位粘贴,经过涂色,浑然一体。
代表性作品
棺木彩绘分上中下三档,现在多为中档的“前蟒后鹤”的串花成或前蟒后鹤的百寿图。
传统题材寓意及用途
棺木彩绘的图案,相传仿照朝庭宫殿,寺庙牌楼的构画,线条色泽变移而来,棺盖象征沙帽,前蟒后鹤串花龙的棺体象征官服的蟒袍,五彩座子象征海水潮,其寓意是亡人转世高官禄。享受荣华富贵。
材料、工具
各种颜料,色盘画笔,膏粉器皿,油漆排刷。
传承状况
传承人范新存自幼喜爱绘画,20岁时随启蒙老师钱艺应学画。1984年拜师朱义祖门下,专攻棺木绘画。
清光绪年间,西乡有一画师五大年,技艺高超,他有四大门徒,其中朱延魁(范新存的姑爷)将技艺传给其侄子朱义祖,在朱义祖的传授下,勤学苦练已三十余年,绘画了几千个棺木,工艺在传统中又有创新,更加精美,博得周围百里慕名相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