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大型丛书《邵阳文库》其一的《民间文学——灯谜卷》,近日由光明日报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本由曾令禄编著的35万多字的灯谜专著,首次详尽地介绍了邵阳灯谜的前世今生。

  灯谜属民间文艺范畴,其发端于隐语。制作灯谜、猜射灯谜,须有较高的语言文字素养和较强的文字驾驭能力。灯谜的谜面精炼短小,内涵却无所不包,举凡古史今事、天文地理,皆可搜入囊中。此所谓语小天下莫能破,语大天下莫能载。

 传说唐代邵州才子胡曾是猜谜高手。一次胡曾进城,店主即出一谜考他:“母亲生子十二个,排在第四就是我。北海蛟龙是我弟,南山猛虎是我哥。添两点,百鸟孵窝;改一撇,大权在握。”胡曾揣摩,随口报出一个“卯”字,博得满堂喝彩。原来“卯”在十二地支中排第四,属兔,卯后为辰属龙,卯前为寅属虎,卯字加两点为“卵”,改一撇为“印”。

   自元至清,直至民国,古城宝庆的优伶、歌舞盛行,农村草台戏班的“社火”也很红火。这段时期,流行邵阳地区的以戏曲为载体的《打对子》,其大部分内容就是猜谜。

 1911年末,家住二府街的哥老会党成员曾甫生有个儿子叫曾葆初,自称曾古礼癫子。他疯疯癫癫,每日里携带笔墨锤凿,在府城内外名山胜地、村寨桥津,寺庙亭观等自作自书自镌谜作,至今在双清公园内仍有遗作。

 五四运动后,作为新文化的一种,灯谜在邵阳十分活跃。流传甚广的是李义材编著的四卷本《耍谈经》,另有《奇巧谜语》也很受读者欢迎。

 抗日战争初期,邵阳八路军驻湘通讯处主办了《观察日报》,张天翼等编辑同仁于1939年正月初六开始,在鼓楼亭的报社里连续10天举办猜谜等游艺活动,吸引各界人士踊跃参加,同时为前方抗战进行公益募捐。为提高谜会的吸引力和亲和力,许多谜面富有邵阳色彩。如有则灯谜用邵阳人打字牌的术语敷衍,“碰大伍,打小五,呷小七,栽小四,吊小八”,谜底为“貨”字,十分有趣。

 民国三十六年(1947)元旦,由邵阳工商人士集资经营的《小阳春晚报》在六岭公园创刊,每日八开四版,其三版副刊版辟有《文虎》《每日一谜》专栏,这是邵阳境内报纸上最早的灯谜专栏。

 新中国成立后,邵阳灯谜进入新的时代,特别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邵阳灯谜的鼎盛时期,在全国都产生较大影响。1980年,邵阳群艺馆出版的《宝庆文艺》辟有《迷宫》《游艺室》等专栏,介绍灯谜知识,刊发谜作。主编高尔志本身就是灯谜行家,石纪鸿、张学智、罗文泱、谢金莲、曾永安、徐衡、李文跃等一批新秀活跃在灯谜舞台。特别是曾令禄,这位196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的机关干部,他以自己扎实的文学功底和热心灯谜事业的激情,为我市的灯谜发展和勃兴作出了积极贡献。

  1982年春节期间,市文化馆举办的邵阳市首届迎春灯谜会在六岭开猜,3天里共有5000多群众来馆竞猜,由此拉开了全城性群众竞猜灯谜活动的序曲。从1983年到1986年,市文化馆相邀市工人文化宫,市工商银行连办四届迎春灯会。

  1985年7月,《邵阳日报》由月周三刊改为周六刊,当时的副刊主编邱有义力举在《周末》版开辟灯谜专栏,为本市谜友增添了新的创作园地。

  1986年元宵,《工人日报》等6单位联办的“全国职工虎年灯谜会猜”在武汉举行,湖南代表队实际由曾令禄等6人组成,5天赛程获团体奖和个人奖3个。这次会猜后在邵成立了邵阳市职工灯谜组,曾令禄当选为组长。11月,我市组队参加了桂林的漓江谜会和苏州的姑苏谜会。年末成立邵阳市灯谜协会,曾令禄任主席。1987年初,市谜协创办了《昭陵虎影》灯谜会刊。

自此其后,邵阳灯谜积极活跃在全国各地,邵阳谜友频繁在全国性竞猜中斩获奖牌。1988年春节,在我市还举办了《昭陵之春》全国灯谜函寄展猜活动。来自26个省市、自治区的1600多条灯谜,1300条幅谜笺,以及众多的贺信、贺联、贺词汇聚邵阳,一时蔚为壮观。是年元宵,汕头举办15个国家和地区的迎春联欢节,邵阳谜协有4人参加,曾令禄被聘为评委,高尔志、石纪鸿、赵定国在抢猜中获团体第二名,并获风景谜优秀奖。邵阳灯谜再上台阶,走向国际。

  90年代,邵阳灯谜再创辉煌,不少佳作入选全国性公开出版物,不少谜友在世界、全国等活动中崭露头角。《昭陵虎影》历时27年,共出刊18集,6度获全国最佳谜刊。


上一篇:【传统技艺】兰州“天把式”(云梯)(兰州市)

下一篇:【民间文学】崀山传说(湖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