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戏剧】双峰杖头木偶戏(湖南省)传承人:胡仲文
2018-06-05 16:31
双峰杖头木偶戏据《旧唐书》记载,距今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杖头木偶戏又叫托棍木偶,形体长约60CM,有3根操纵杆,头部为主杆,双手为侧杆,表演者左手持主杆,右手持侧杆,通过木偶操纵表现剧情,表演人物,剧目大多是历史传统戏,神话剧,剧种以湘剧为主。双峰杖头木偶戏深受双峰人民喜爱,习者众多。1980年,双峰县文化馆将散在民间的艺人组织起来,统一指导传授,90年代初全县共有蛇形山镇万乾村木偶剧团、南塘剧团、沙塘乡剧团、花桥剧团、丁祝剧团、洪山殿镇剧团等六个剧团,全部是半职业化性质。双峰杖头木偶戏作为双峰的传统文化活动,在民间又称为“观音戏”,也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组织部分,在语言、民俗、历史等学科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保护价值。三十多年,蛇形山木偶剧团在胡仲文同志的带领下,演出场次上万场,不仅活跃了千家万户,同时也登上了“大雅之堂”,2015年,中央电视台第7频道《乡土》栏目就讲述了他们酸甜苦辣的戏剧人生,他们的演出也多次在县市省获得好评,2016年双峰杖头木偶戏列入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胡仲文是该项目的项目负责人和自然传承人。
2017年3月27日,娄底市文广局和娄星区文广局对双峰木偶戏性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进行了调查认定,并出具了相关文件情况说明。因此,胡仲文同志作为双峰木偶戏的传承人,在保护传承中开展的如打卦等祭祀活动属于木偶戏的内容,并非公开宣传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