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项目是由海林市文化馆申报。在中国历史上,火祖庙、火神会、社火三位一休,灯官出自社火活动中,是社火活动的一个表演项目。“闹灯官”的扮相和表演内容各地都有不同,各有各的特点,有的灯官黑袍素面,黑胡子,歪戴明朝县令官帽,官帽上贴着“槽头兴旺”的红联,还有的地方是红袍、红脸、红胡子,这就是火神爷的装束和扮相。清朝以后官府要求出灯官,就只好让火神爷的戴上灯官帽子,从而把出巡的火神爷和灯官合二为一了。“闹灯官”内容繁杂,形形色色,全国各地各有千秋,各具特色。黑龙江宁古塔“闹灯官”,灯官必须是个踩高跷的能手,正月初一早晨上任,穿上官服,踩上高跷,坐着由两根扁担做成的“官轿”,让人抬着到处巡视“民情”和节日情况。至今东北农村仍然有过年闹灯官的活动。弘扬和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实际上是保持文化生态的多样性。

上一篇:【民俗】民间丧葬哭九场(牡丹江市)

下一篇:【传统技艺】洞口溪熬茶(湖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