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桌凳农具花(绍兴市)
2018-05-30 13:42
相传,明朝戚纪光率上虞沿海军民,以床单作锦旗、以耙、叉、棍、棒桌、凳、扁担等农器具为武器,鸣锣击鼓,英勇抗击,消灭来犯的日冦,留下了许许多多神奇的传说。此后,这种以农器具为器械的武术,在上虞民间流行发展。农闲时,习武练功,庙会时,娱乐表演,深受群众的喜爱。后相沿成俗,几百年来代代相传,是一种非常具有地方特色、乡村特点、生活气息的民间传统武术。
这种以农、器具为器械的武艺具有分布地域的普遍性、品种的多样性和传人的广泛性。它是由民间传统拳术衍变而来,源于何时已无法考证,历朝历代一直在上虞市乡村流行。既是健身、自卫的竞技运动项目,也是娱乐观赏的游艺杂技项目,多在民间庙会和庆典中表演。因此,可以追溯的最早年代为唐代和明代,特别是明代。
上虞县志载:“乃踵事增华,日新月异,乾嘉以来,每礼拜毕三月中,里人又聚各社各旗,迎东岳帝于城中,乃东西两乡,谓之花迎,羽葆鼓吹,绣织锦伞,高跷、文马、鱼龙百戏,约排列三四五里许,每年所费甚巨,也见风俗之日靡也”。 可见民间武术成为了庙会中最受欢迎的表演项目。
该项目是以民间传统武术“掤、捋、挤、按、採、挒、靠、进、退、顾、盼、定” 的十三势、八法为理法,以八仙桌、长条凳、豆勺、扁担、铁耙、锄头,晒谷耙、双叉、棍棒等器具和农具为器械的传统武术项目。
随着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手工操作的器具、农具不断退化以及节庆庙会活动的减少,这些民间武术的生存空间和展示平台逐惭萎缩,这种民间武术的形式也在不断的消失,甚至逐惭消亡。
据调查,近代曹娥支系由曹娥形意拳师张炳炎传弟子刘雪炎,刘雪炎传弟子刘根炎、刘永平、冯剑兴,丁炎辉、陶水钦、 沈玉山、刘光辉、陈永来、杨志荣、杨建伟、宣坤宏等十余人。上虞区乡村能演练此种武术项目的仅刘雪炎和他的几个弟子。
2013年1月,被列入第五批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