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商洛道情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戏曲剧种。源于中国道教化缘时的颂经调,自道教有史以来广为流传,民间利用这一形式进行戏剧表演,流传至今。商洛道情是陕西道情的始祖。“商洛道情”千余年来的渊源历史,扎根民间,与当地广大的汉族劳动人民生存发展息息相关,是人民群众一种主要娱乐形式,伴着他们日作日息,反映他们喜怒哀乐;“商洛道情”剧目繁多,最著名的“商洛道情”《一文钱》,被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成电影,流传到东南亚各国。

“秀才逼得我无法办,急忙吞吃一文钱……”商洛道情《一文钱》搬上银幕50余年了,至今盛传不息。人们在品尝经典时,总会对它的音乐沉醉迷恋,感叹唏嘘,更会忍俊不禁地乍起大拇指:“能把商洛道情整出国门,得亏咱商洛剧团的老刘———刘浩智啊!”

刘浩智,小个,贾平凹般的身材,属于“矮小的巨人”一类;大背头,指挥乐队时,长发飘逸,一如激情燃烧的音符。

刘浩智原籍商州刘湾村,1950年12月14日参加商洛地区文艺工作团,时年,14岁的刘浩智在《血泪仇》中饰演狗娃。和许多那个年代过来的人一样,年轻的刘浩智曾经很想在舞台上整出些大名堂,奈何终是宏愿难酬,于是,素有“野心”的刘浩智从15岁开始学习乐器,后又学作曲,从此便和商洛道情及商洛花鼓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

1955年,刘浩智首次用秦腔音乐为《烈火扬州》谱曲;1956年陕西省一届汇演,为《桑园配》谱曲。他还大胆用商洛花鼓为大型古典剧《连升三级》及本团创作的大型现代戏《龙凤山》谱曲,其中《龙凤山》参加了省现代戏汇演,并得到了一致好评。

1958年,西北五省汇演,商洛道情《一文钱》引起轰动,使他认识到商洛道情音乐有显著的地方特色,有扎实学习的必要。从此,他就拜道情艺人刘书彦为师。

刘书彦乃洛南县人,其家被乡民称为道情窝子,父亲、祖父都是满肚子道情音乐。师傅的秘籍多多,愿不愿授你“真经”,那就要看徒弟的能耐了。五六十年代人穷,也很纯朴,刘浩智肯定没钱给老师送茅台,但他坚持替老师打饭,端洗脚水,还特爱学习,简简单单地就“摆平”了老师……

接下来,剧团赴商洛7县演出,每到一地,每有空闲,他就抽空拿出自己的小本子,走乡串户,博采商洛7县民歌,收集道情音乐素材。

商洛道情是陕西道情的始祖,源于唐代道院道士说唱情理之曲调。明崇祯年间,艺人白米虫曾在商州演唱道情,斯为文字之始。清代中叶,道情与皮影结合,兴盛于洛河与丹江通道。

同治七年(1868年),洛南人张天秦开办的皮影班,历经四代,一直演唱到民国末。

光绪八年(1882年),山阳竹林关(现归丹凤县辖区)人徐明启创办的顺成班,世传五代。

新中国成立后,商洛道情慢慢从乡下唱进县城,但似乎一时无法登上大雅之堂,难成气候。

1959年10月,西影厂决定投拍商洛道情《一文钱》,刘浩智担任作曲。接到任务后,刘浩智先向道情艺人学习,在继承的基础上对商洛道情进行改革。古老的商洛道情音乐过门,只有一个上句,如:2512|5-,而没有下句过门。刘浩智改造拓展后,才有了下句,并解决了男女同腔同调的问题,丰富了商洛道情的表达形式。

嗣后,《一文钱》不仅在国内走红,拷贝还发行至香港和东南亚各国,并受到当地观众的青睐。时至今日,许多海外归来的商洛乡党,还能用商洛道情音乐哼唱《一文钱》里面的经典唱段。

1960年,刘浩智用商洛道情为《水泼大红袍》谱曲,该剧参加陕西省首届青年演员汇演,获得音乐奖。刘浩智后被请到省戏曲学校道情班,给学生讲课并教唱。

这一年,是刘浩智难忘的一年,商洛剧团派刘浩智专程赴陕西省音乐学院音训班,深造半年时间。半年时间虽然只有180余天,但刘浩智凭借自身的坚韧和聪敏,硬是完成了戏曲作曲,由“游击队”升格为“正规军”。

这一年,刘浩智瘦了许多,大背头越发显眼。学习归来,刘浩智用商洛道情移植了歌剧《洪湖赤卫队》,在商洛连演100余场,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展道情及花鼓音乐,刘浩智建议团领导成立了道情花鼓队,并组建了专门的乐队。他亲自带领辛书善、杨喜梅、郭政彦等6人到省乐团学习,抓住机会拜省乐团著名作曲、指挥杨洁明为师,学习《对位法》,并创作了器乐曲《商洛道情联奏》和以花鼓为题材的器乐曲《闹花灯》,由培训的演奏员向乐团做了汇报演出,并在商洛举办了专场晚会,受到地区领导和观众的称赞。

商洛道情、花鼓队成立后,刘浩智先后用商洛道情移植了《梁山伯与祝英台》、《隔门贤》、《女审》等。

……文革期间,头戴“反动学术权威”和“家庭成分不好”两顶“帽子”的刘浩智,虽然没好日子过,但他始终没丢下商洛道情。好在素有戏乡之称的商洛人离不开商洛道情,也就忘不了那个“商洛道情王”刘浩智。

上世纪七十年代,时任丹凤县委书记的周述武把刘浩智挖到丹凤县剧团,担任业务团长。

1975年,刘浩智用商洛道情为丹凤剧团移植样板戏《红色娘子军》。在谱曲之前,他三赴洛南,请老艺人张西云到丹凤,住在他家,吃在他家,为他的音乐把脉;他还把歌剧﹑碗碗腔﹑秦腔的旋律板式揉进商洛道情,让老艺人审听,是否走失道情原味。在获得首肯后,方才定稿。

他用半月时间,为道情《红色娘子军》写配器,用管弦乐队强化道情音乐的张力。他的努力使商洛道情音乐在表达宏大和广阔的戏剧场景方面,又迈上了新的台阶。

八十年代,刘浩智调任商县文工团当团长。他用商洛道情成功移植了川剧名家魏明伦的《易胆大》及碗碗腔的《囊哉》。

八十年代末,刘浩智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商洛剧团。1989年,他用商洛道情为著名剧作家田井制新作《农家媳妇》谱曲,该剧在省上汇演中获作曲二等奖。

刘浩智的一生,为商洛培养了大量的道情、花鼓人才。他的学生、作曲家辛书善为《屠夫状元》、《六斤县长》等剧作曲,先后在省上乃至全国获奖。他的弟子遍布商洛六县一区,比如原商州区文工团作曲家解文鹏,丹凤剧团的李万林、邓耀斌,洛南剧团的岳振中等,可谓桃李满天下。

岁月蹉跎,今天的刘浩智已经年过七旬有五。这位终生钟情商洛道情音乐的传奇作曲家,为商洛文化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商洛道情戏经过刘浩智等几代戏剧音乐工作者半个多世纪不懈地继承、创新,融合了现代音乐理念,既具有原生态品质,又含时代韵味,与商洛花鼓戏同时成为商洛戏曲艺术的奇葩。

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离岗后的老刘,每天都要在电脑上整理商洛道情音乐和商洛花鼓音乐。干这些活,吃饭甜,睡觉香。偶尔,他会去丹江边走走,他的背影,他的大背头,沿着江水流淌,亦如行走在五线谱上的商洛道情。


上一篇:【传统技艺】城固泥塑(汉中市)传承人:李昌吉

下一篇:【传统戏剧】汉阴皮影戏演技(汉中市)传承人:李兴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