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晚,慈利县龙潭河镇一派节日喜庆气氛。500多米长的板板龙灯在400余人的挥舞下,演绎了2017大吉大利、一笔“福”、太极图、金钱吊葫芦等内容,欢庆元宵节,为当地2万余名群众送福。

  板板龙灯起源于宋朝,发源于慈利县龙潭河镇,是当地农民自编自演的大型文化艺术。

  相传宋代赵匡胤登位第三年,龙潭河有一名叫张大奎的匪首,纠集千人,盘踞山头,祸害百姓。官兵剿匪遇阻后,当地被百姓公认的“赶天二公”李盛,发动群众各家自备木板一块长五尺,上面点烛灯,连成一条长龙,取名“板板龙灯”,诱匪出山观灯而擒之。以此有了“板板龙灯”一说。

  板板龙灯的龙头和龙尾用竹篾扎制而成,内装蜡烛,外表用枸子皮纸裱糊。龙身由若干块木板连结,每块灯板长六尺九、宽五寸、厚两寸,上扎八方灯笼五盏,内燃蜡烛;板中下装手柄,两端凿有圆孔,相邻灯板由木楔插入圆孔连接,短的可连数十节,长的可连数百节。参演队伍少则三四百人,多可达二千余人。夜晚舞龙时烛火闪烁,气势雄伟,千姿百态,具有古、土、野、美、稀的气韵和极佳的观赏价值。

  慈利县板板龙灯协会理事、67岁的董济民说,板板龙灯的精神是“家国精神和忠孝礼仪”,表达了对国泰民安的喜庆,对五谷丰登、民族兴旺的渴望。

  2006年,慈利板板龙灯被列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该县成立板板龙灯协会,致力于发展和传承非遗文化。


上一篇:【传统技艺】杏坪皮纸制作技艺(商洛市)

下一篇:【传统技艺】杏坪皮纸制作技艺(渭南市)传承人:霍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