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杏坪皮纸制作技艺(商洛市)
2018-05-22 14:54
杏坪皮纸造纸原理与蔡伦造纸原理一脉相承,工序复杂,大工艺有十四道,小工艺有七十二道。
一、采集原料。春秋两季砍下构树,剥皮收集。
二、干制收藏。把采剥的构皮太阳曝晒,干后打捆储存。
三、水浸软化。将构皮臵入河中浸泡至构皮完全软化。
四、拌灰碱化。将软化构皮臵入石灰水中,使构皮充分碱化。
五、高温蒸穰。将碱化后的构皮用铁钩钩出漂洗,装入蒸窑,用泥土封住窑顶,高温蒸穰。
六、碾压再蒸。
七、洗涤清理。把蒸好的构皮压在河水中浸泡三天。 八、踏碓砸穰。多用人工脚踏,主要是去掉构皮杂质。 九、揉穰打幡。把踩踏洗净的构皮从水中掏出,拧干水份,运回至木碓下,进行打幡。(又称打帘子)
十、切幡掏浆。把幡子用幡刀切成碎块,臵入石臼,反复锤打,使构皮纤维自然散开。
十一、搅浆赶浆。把捣细的料浆纤维放进池里,反复搅浆,再把完全搅化的料浆,平推赶至浆池前端准备捞纸。
十二、荡帘捞纸。捞纸工艺最为关键,用竹篾精制的帘子,在浆池中挖捞,使纸浆纤维均匀浮附在纸帘上,形成湿纸。然后揭帘分离,一张成品纸就成功了。
十三、上墙晒纸。把整蹾的湿纸放入木制榨水设备上,经人工榨出水份,移放在特制的木纸架上,人工一张一张掀开,用纸刷子贴于墙壁上,予以风干。
十四、晾干揭纸。待纸晾干后,一张一张揭下来,整理成沓。最后就可打捆包装了。通常每100张为一刀,5000张为一捆。
人工捞纸的主要器具有:
蒸窑、石灰池,打幡碓、切幡刀、砸穰臼、捞纸池、捞纸帘子、揭纸架子等。在金口村,最早的捞纸器具×××已有一百多年历史。
金口村虽不是蔡伦造纸发祥地,这里虽没有蔡伦祠、蔡伦庙,但这里霍氏、陈氏两大家族,在捞纸工艺的传承上有拜谱的传统风俗,即每年捞纸前,霍、陈捞纸艺人们要在蒸窑旁,设香案、摆香火,呈祭品,陈列祖宗宗谱,庄严祭拜,以示对祖辈艺人的敬重,同时又祈祷眼前捞纸平安顺利。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传统的造纸术,离我们逐渐疏远,但杏坪金口村的皮纸代代相传,能融入现代生活,有其不可忽略的文化价值。
一、原生态的永恒支撑。杏坪金口村皮纸得以生存延续,主要是柞水这片沃土,盛产构树,而且构树又是一种速生树种,头年砍代,次年再生,大秦岭以南构树,树皮纤维多,韧性强,为造纸工艺提供了永不衰败的材料。构树皮一年四季都是宝,夏天的树皮造出的纸,色彩呈淡褐色,冬天的树皮造出的纸,色彩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