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台市胡家乡罗古村位于松花江沿岸,是一个以满族为主的山村,滕、李、赵等大户多为满族。满族鹰猎文化在这里传承了350多年。

罗古村鹰猎传统起源于清代设立的打牲乌拉。清政府设立“打牲乌拉总管衙门”,成为清王朝的贡品基地。打牲乌拉总管衙门组织乌拉牲丁专门为清王室采集东北盛产的鳇鱼、东珠、海东青等作为贡品。在打牲乌拉的九座鹰场中有大半都分布在罗古村附近。为了鹰猎方便,有一部分鹰丁就长期居住在罗古村,罗古村的鹰猎传统习俗从此延续下来。

在我国,鹰猎曾在北方游牧民族中广泛流行,并成为这些民族重要生产、生活方式之一。罗古村的鹰猎文化传承了350多年,从未间断,即使在文革期间,鹰把式甚至还可以靠放鹰挣取工分。如今,罗古村还有数十位鹰把式保持着这一传统。可以说,罗古村是研究满族鹰猎文化难得的活化石。

罗古村鹰猎文化不但承载着满族的社会历史变迁,而且蕴藏着满族、乃至我国北方游牧民族对自然、对社会的认知,尤其是“秋捕春放”的原则,即使对于今天,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罗古村鹰猎文化在民族学、民俗学、社会学、自然科学等诸多领域都具有较高的价值。

2012年九台鹰猎文化表演队参加瓦萨冰雪节

2012年鹰把式在接受中央新闻频道记者采访


上一篇:【传统戏剧】馆陶木偶戏(河北省)传承人:孟庆平

下一篇:【传统戏剧】磁县怀调(河北省)传承人:王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