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辜红卫出生于一个贫困家庭,从小喜爱音乐,中学时代对音乐酷爱到痴迷的程度,他自娱自乐写的歌曲《为什么要这样》,曾轰动了整个校园。1988年,辜红卫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湖南省艺术学校,毕业后分配到新化九中任音乐教师。1992年,他凭着扎实的专业功底和音乐天赋,成为了县文工团一名专职演员,真正开始了自己的歌唱生涯。1996年,他调到县文化馆,任音乐专干,唱歌真正成为了他生活的全部,成为了他一生的追求。2003年,在湖南省第三届“三湘群星奖”娄底市选拔赛中,辜红卫第一次携梅山山歌《古台山,美丽的家》,登上了大型歌唱舞台,他满腔热情地将梅山山歌传唱得如痴如醉,动人心弦,获得银奖。从此,他对梅山山歌情有独钟,利用各种机会,广泛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深入群众,从实践中汲取营养,用心去体会梅山山歌独特的艺术魅力,用心去演唱有着地域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梅山山歌。2005年,在全省少数民族文艺调演中,辜红卫演唱的《梅山情》获得银奖。同年,在全省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站)业务人员技能竞赛中,他演唱的《梅山山歌联唱》获得金奖。

2005年11月,辜红卫任新化县文化馆馆长,担负起了全县群众文化艺术工作的重任,成为了弘扬梅山山歌的“领头雁”。2006年,梅山山歌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辜红卫被确认为梅山山歌传承人。2007年,在全国首届原生民歌大赛中,辜红卫与人演唱的新化山歌《呜哇峒》荣获优秀演唱奖;在全市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中,他演唱的《梅山山歌联唱》荣获三等奖。2008年,在全国首届中国农民文艺汇演中,他演唱的新化山歌《呜哇峒》再次荣获丰收杯奖。2003年至2007年,辜红卫多次被评为全县文化系统优秀文艺工作者和先进工作者。2007年至2009年,他连续3年被评为全县宣传系统优秀干部。2010年,他被新化县委、县政府授予“优秀艺术家”称号。2012年,他在湖南第四届艺术节上演唱《呜哇峒》,荣获金奖和“观众最喜爱节目”奖,并由湖南省选送赴山东烟台参加全国第十六届“群星奖”复赛。

新化县文化馆作为新化县委、县政府实施“文化塑县”战略、活跃群众文化的重要窗口,承担着引领全县群众文化活动健康发展的神圣职责。任馆长8年来,辜红卫严于律己,率先垂范,锐意进取,大胆创新,积极致力于工作制度改革和队伍作风建设,出色完成了县委、县政府安排的各项演出任务。2006年,他们选送的群舞《紫鹊风情》,荣获娄底市春节联欢晚会特等奖。2007年,他们选送的少儿舞蹈《梅山童谣》,荣获全国第四届“小荷风采”少儿舞蹈展演银奖。2008年,他们创作编排的少儿舞蹈《小小烘箱暖暖情》,荣获全省少儿音乐舞蹈大赛金奖。同时,《新化山歌》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县文化馆创作的新化山歌《呜哇峒》,荣获娄底市2007—2009年度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二等奖。2009年,在第三届湖南艺术节上,文化馆组织及编排美术、书法、摄影作品、歌舞类节目参赛,获得一金五银两铜六优秀奖的良好成绩,名列全市前茅。2012年,在第四届湖南艺术节上,该馆荣获两金。由于工作成绩突出,2006年至2011年,县文化馆连续四年名列全县文化系统目标管理考核第一名;女文艺工作者集体被市妇联评为“巾帼文明岗”、“十佳巾帼文明岗”,被省妇联评为“省巾帼文明岗”。

“踏踏实实做事,兢兢业业唱歌”,这是辜红卫的人生理想和艺术追求。从艺20年来,他凭着勤奋、执着和坚守,在艺无止境的世界里,用心地演唱独具地方特色的梅山山歌。


上一篇:【传统美术】乐清黄杨木雕 (温州市)

下一篇:【传统美术】龙档 (温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