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易水砚制作技艺(河北省)传承人:马强
2018-05-21 13:17
马强,男,汉族,1977年9月生,河北保定市易县人,河北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河北省民间美术大王、河北省(二级)工艺美术大师。
马强14岁随父辈学习易水砚制作,1996年时逢易县建县1400周年,河北省文化厅举办首届民间美术评比活动,19岁的马强以一方“竹节蜥蜴砚”获得94.52分的高分,获得第一名,被河北省文化厅授予“河北民间美术大王”的称号。1997年他被天津美术学院特招进修,进修期间深得杨德树、霍春阳、唐国树等教授的教诲,雕刻技艺得到明显的提高,雕刻作品更上一层楼。他的代表作有“竹节蜥蜴”砚、“寿”砚、“四灵尊砚”、“三人行、必有我师”砚、“星河”砚等。
2008年他参加了北京奥运会组织的“中国故事”、“河北祥云小屋”文化展示活动,向中外友人展示和宣传易水砚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了河北文化与奥运文化的交流;2009年,受河北文化厅委派参加了由文化部和四川省政府组织的“第二届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受到了一致好评。
在技艺特点方面,马强在浅浮雕、立雕、镂空、线雕等雕刻技法方面都很娴熟,在继承传统“马派”制砚的高、透、镂的特点后,又借鉴中西方绘画的构思,利用易水紫翠石的石眼和玉带石的天然石皮和水纹来创作创新,他尊重传统而不束于旧范,他的作品高扬写实,注重生命,生活的体验。在石料与雕刻技艺上参悟因革,作品刻画具微、布局谨重、独创新意、含蓄、高古、自然大气,作品充分挖掘石料的天然的美感和石眼的自然之美结合,使作品的构思和布局自然一体,作品注重对心灵深处的卓越表现,做到石之美,在心之道的表现形态下做到了浑然天成,自然大气,将石头的本质美挖掘到极至,使人看后有深临其境的感觉。在创作方面他将易水砚的俏色和石眼的利用,推到了一种登峰造极的意境,开创了易水砚俏色的先河,从而也改变了易水砚以前的作品都是在雕刻完成后,涂一层墨汁,一味追求仿古,体现不了石头自然之美的状况,把易水砚整体推高了一个层次。由于俏色的运用使易水砚提高到了新的水平,也影响到了现在年轻的一代人,不再拘泥于传统和模仿,而是更多的考虑石头的美和绘画结合,使现在的易水砚有了一个本质的飞跃,他也成为了一个承前启后的领路人。
对易水砚的艺术倾向方面,他的思路是继承传统,在传统基础上创新。他有超凡的观察力和对石头的悟性,对艺术追求要求精益求精,力求每个作品都成为易砚精品。他的作品雅俗共赏,韵味绵长,做到石之灵气,心之制也,用心治砚,得到业内权威人士的高度评价和深受广大收藏界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