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南自古以来属于衡阳,“扼两广,锁京吴”,农耕文明时期,挑南盐、贩茶叶,商贾流通,走南闯北,必经衡南境内。为了保证充足的体力抵达目的地,过路客在此歇息之际,需补充些干粮上路,聪慧的衡南人发明了烧饼。衡南烧饼分布于三个乡镇,茅市烧饼、相市烧饼、宝盖烧饼,不同的乡村发生过不同的故事,产生了不同的工艺,烤制出不同香味的烧饼,吸引后人追踪溯源。

 

    茅市镇是衡祁古道必经之地,明代显赫的陈家在三公桥南开了间“陈家烧饼铺”,请的是名叫段前焕的白案师傅。传说段师傅的烧饼槌是用百年黄连木制成,案板用的是百年油松,古槌敲击古板,空灵的声响穿透古街,他的绝活是让烧饼起炮。茅市烧饼饱满松软,香甜落胃,是段师傅传下来的古韵。

 

    相市烧饼历史久远,自古以来与名人挂钩。三国人物诸葛亮临蒸督赋,他的火头军研制了“相公堡烧饼”。大气的相市人将大把的桂花加于饼中,使得相市烧饼又大又香,吃个烧饼当餐饭,赢得代代食客回头点赞。2011年,诗魔洛夫先生从加拿大回乡,亲笔题写“相公堡烧饼”。

 

    宝盖烧饼源于唐朝,僧人宝显法师在泸前寺烘烤烧饼救济百姓。宝盖烧饼以天然茶油掺水和面,进炉烘烤前又淬油水三次,因此格外酥脆喷香,吃在口中,咔咔作响,香甜绕齿,仿佛春风刮过宝盖的茶园。

 

    衡南烧饼取材天然,不添加任何防腐剂和化学香料,纯手工制作工艺的流程大同小异,无非是和面、出蒂、包馅、擀饼、撒芝麻、烘培、出炉。但是,有一千双手,就有一千种味道。每个乡镇的师傅对美食的理解不一样,便会在制作中加入自己的想象。万变不离其中,口耳相传的师傅秘诀是必须遵循的,专心用心甚至以爱,才将各自的烧饼做得香气四溢,名扬衡州。


上一篇:【民俗】岐山的故事(衡阳市)

下一篇:【传统技艺】茅市烧饼(衡阳市)传承人:陈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