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张玉良,男,汉族,1963年8月出生,盐山县杨集乡杨集村人,盐山竹板代表性传承人。

9岁时,张玉良师承身为盐山竹板第二代传承人的父亲张立恒,学习了盐山竹板的传统曲调、曲目、乐器演奏和作派。1982年高中毕业后,张玉良系统整理了多部传统曲目,并编写了《杨家将》、《呼家将》、《包公案》等,以及现代曲目小段《小姑不贤》、《青菜园子》、《计划生育好》等优秀曲目,并增配了三弦、扬琴等伴奏乐器,使盐山竹板成为冀南鲁北人们喜闻乐见的曲艺形式。张玉良表演的盐山竹板《弄巧成拙》、《小女婿》等传统曲目多次在沧州曲艺汇演中获奖。

盐山竹板书又名竹板西河调、竹板弦子书。因脱胎于竹板书,又别于竹板书,首创者为盐山人,故被称为“盐山竹板书”。20世纪30年代由盐山县杨集村民间艺人,即张玉良的爷爷张朝绪(盛魁)及其弟张朝臣在竹板书的基础上创成。张朝绪、张朝臣二人自幼从师南皮县竹板书名家张福堂习竹板书,出师后曾去东北行艺。20世纪20年代回乡后,常去山东的乐陵一带行艺。先后吸收了西河大鼓、河北梆子、山东琴书等的唱腔曲调。因二人嗓音好,唱腔悦耳动听,张朝绪得艺名“金达子”,张朝臣得艺名“银串铃”。后盐山竹板书艺术又传给张朝绪的两个儿子张立恒、张立通,其中张立恒的演唱水平最高、名声最大。同辈的还有张建民、张建国两人。

与张玉良同代的盐山竹板书的第三代传人还有张玉强、张秀梅(女)、朱之凤(女)、张玉考、张玉众等,他们均是20世纪70、80年代活跃于当地曲坛的知名演员。

张玉良的演唱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大胆丰富创新,形成了鲜明的艺术风格。其说唱紧凑、生动活泼、紧慢有序、高潮迭出、花腔婉转,深爱人们喜爱。


上一篇:【民间音乐】坪头锣鼓简介(渭南市)

下一篇:【传统技艺】韩城印花技艺(渭南市)(市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