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画,距今有400多年历史,清代小说《坚瓠补集》中载:明俗每新祀神,熔就糖,印铸各种动物及人物作为祭品。人物“袍笏轩昂”,俨然文臣武将。因此在古代,糖画被称为“糖丞相”。

 

晚清时期,衡南县黄竹乡艺人阳贤才,将糖画引入到湘南民间,他走街串巷,以勺子为笔,以糖稀为墨,既是在作糖画,又是在做食物。买糖画的人家,既赏花鸟虫鱼,又享风味小吃。特别是孩子们,甜蜜的味蕾之外,满怀着稀奇的美丽憧憬。

 

阳家世代以卖糖画为生,游走江湖,到阳清花已是第六代传承人(族谱)。阳清花自小师从伯父阳共初,在衡阳耒阳郴州等地制作糖画,学到传统的十二生肖简易图案。因喜爱美术,吸取中国画的笔墨情趣与意境表达。又勤奋创新,一个新花样,在纸上或者黑板上,用笔画上两天,便熟能生巧,再以糖为画,一幅构图完整,造型朴素,线条流畅,意趣生动盎然的糖画就面世了。阳清花现已能画七十多种动物、花卉的图案。

 

2001年,阳清花嫁给洪山镇的小伙子肖应权,肖应权放弃了到外地打工赚大钱的机会,与妻子一同回乡学习糖画,传承糖画。过去的糖画技艺只能在36度以下成型,高温天气制作不成功,孩子们买不到盛夏的糖画。为了突破这一难题,肖应权带上阳清花赴全国各地拜访名师,其中有石家庄马青旺,常德龙泽宏,郑州刘胜利,淮安戴武林等糖画师,肖应权还建立糖画QQ群,与名师保持联系,融汇众家之长,改良了熬糖工艺,终于掌握了36度以上气温糖画成型的绝技。

 

【肖应权同期声】

原料一般是麦芽糖、白糖加蜂蜜,按照比例配好。熬糖时控制好温度,要熬成褐色。火候是关键,过热的话,太稀,容易变形,冷了又会太硬,无法造型。现在克服了南方天气热糖画不成型的难题,我在继续研究热天吹糖人的难题。因为孩子们喜欢平面的动物糖画,更喜欢立体的糖人,但是这需要时间。

 

【阳清花同期声】

糖画没有模型,一切图样都在心里。没有时间更改,如果走向发生了改变,你就必须马上改变造型,一切都通过心、脑、手进行紧密配合。因此每一个糖画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次表演都必须成功。看似简单,其实很有难度。

 

一幅小小的糖画,工艺严谨精湛,带给人们生活的甜蜜与惊喜。一幅小小的糖画,写意花鸟虫鱼,传承着中华文化的笔墨神韵与民族梦想。然而作糖画是很辛苦的活儿,辗转城乡,收入却不多,从事糖画的人越来越少,加之技艺传承困难,已经濒于失传,亟需保护。


上一篇:【传统戏剧】西河大鼓(河北省)传承人:刘小梅

下一篇:【传统戏剧】乐亭大鼓(河北省)传承人:贾幼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