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尹金良,男,1969年5月6日出生;满族;中共党员,村支委;高中文化,在本地经商。他热爱家乡、热爱文化,善于抓住机遇发展经济。

童年时代,他就好动、好玩、凑热闹,喜欢参与各种娱乐活动。小学阶段开始就年年参与村里正月举办的“花会”表演活动。给“花会”帮帮小忙,比如:抬抬鼓、打打彩旗等。

上中学后,人大了好奇心更强了,争着要去上场,秧歌、小寸子、二高跷、大高跷、旱船、舞狮子、小驴、大头和尚、逗柳翠、二贵摔跤、龙灯、狮子、会官、大鼓、棒鞭等角色,他样样都亲自扮演过。在老艺人的教导下,通过自己的感悟,把各档“花会”的人物扮演的活龙活现,得到了领导和观众的一致好评。同时,他也尝到了成功的快乐。进而,更喜欢“花会”活动,在各行档的演出过程中,本着继承与发展的思想,潜心研究和揣摩各角色的人物特点,在原来的基础上改进创新,如:“舞狮子”,原来是跨越“高桌”,现在能灵敏的爬越“人字梯”;原来大高跷,三个人“搭天井”,现在6人“搭天井”……。使“花会”活动的文化水平得以提高,做到了与时俱进,为“花会”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由于多年的参与,他渐渐的对“花会”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高中毕业年年参加“花会”演出,到1995年担任和顺圣会副会首。在这期间,积极主动协助老会首做好一年一度“花会”的筹备与演出工作,利用他多年来在长山峪镇的人脉关系,积极筹备”花会”的各项开支经费,保障不摊派于村民增加农民负担,更不能给领导出难题。在工作的同时锻炼了自己也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

到2000年,他正式接任长山峪村“和顺圣会”会首。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将“花会”各档服装、道具、乐器进行了更新;又请外地老艺人到本村传授经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对原有节目也进行了一定的更改,增加了腰鼓、霸王鞭等内容,使整个“花会”焕然一新。

长山峪村“花会”经过几年的整编之后,“花会”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参与“花会”人数多。现在“花会”活动人数达200余人,是过去的三倍;二是参与面广。小学高年级到60多岁的人都能参加,并且,把那些过年闲下来的人,吸收到“花会”活动中来,某种程度上也抑制了村民赌博等一些不良活动的发展;三是演出场次多。每年从正月初五到十五,为本村和邻村及全县汇报演出达10余场。2012年正月十二到滦平县城汇演,获演出一等奖。

他从14岁参与“花会”活动至今整30年,几十年来,长山峪村“花会”经过几代艺人的传承与发展,“花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展到今天,已成为长山峪镇每年正月不可缺少的一道文化大餐。


上一篇:【传统美术】八沟石雕工艺(河北省)传承人:冯林

下一篇:【传统美术】辛集农民画(河北省)传承人:耿占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