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传统戏剧】泉州提线木偶戏(国家级)传承人:陈应鸿
2017-04-10 14:31
陈应鸿,汉族,泉州市鲤城区人,1965年3月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木偶戏(泉州提线木偶戏)第二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该项目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册”项目福建木偶戏传承人培养计划。
泉州提线木偶戏是中国古老珍稀剧种之一,由中原传入,唐末五代即在泉州地区流行,主要流布于闽南泉州、厦门地区,历经千年传承形成了以生、旦、北(净)、杂四大行当为核心行当规制与精巧成熟的传统基本线规的操线技巧,并保留大量特色音乐“傀儡调”和古乐器“嘉礼鼓”,偶像造型与制作工艺也独具特色。
1978年,陈应鸿考入福建艺校泉州木偶班,师承杨度、陈天恩、吴孙滚、魏启瑞等艺师,专修提线木偶“生”行的传统表演艺术。1983年毕业后,转拜黄奕缺为师,学习“杂”行的表演技艺,并学习设计提线木偶形象的内部结构和线位设置。他熟练掌握本剧种“生”、“杂”两个行当的传统“基本线规”及200多首传统曲牌的旋律曲调及其表现特点,完整师承全簿《目连救母》以及数十出“落笼簿”传统剧目的舞台表演艺术,熟悉木偶结构和线位设置,并能自主设计、制作各种类型的木偶形象。1989年12月,他在传统剧目《吕后篡汉》饰刘盈,荣获省第二届中青年演员比赛铜牌奖;2000年10月,他参加第五届福建省“水仙花”戏剧节,在《目连救母》中演傅罗卜,荣获金奖;2002年获第十届文华新剧目奖,并在《古艺新姿活傀儡》任主要演员;2003年他任主要角色的《钦差大臣》参加“第二届全国木偶皮影金狮奖”比赛,获剧目金奖与“个人表演奖”。
1992年以来,陈应鸿担任福建艺校泉州木偶班专业老师,尽其所能地传授传统的提线木偶表演艺术。他曾赴荷兰、法国、德国、瑞士、西班牙、埃及、美国、日本、韩国、菲律宾、新加坡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传播提线木偶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