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艺】衡阳丝弦(湖南省)传承人:江春燕
2018-05-19 12:36
江春燕,女,汉族,1968年出生于祁东。12岁考入祁东县祁剧团学习祁剧。那时衡阳丝弦面临失传,江春燕扮相秀美俊俏,嗓音优美抒情,道白干净利爽,十分适合衡阳丝弦的表演。在老师指导下,江春燕学唱衡阳丝弦,练习传统曲牌,在实践中研习丝弦程式动作,刻画传统人物。她聪慧灵敏,认为丝弦应该具有地方特色和泥土气息,于是将祁东乡间小调和古老的祁剧唱腔融合其中,大胆表演,形成热烈开朗、婉转明媚的衡阳丝弦风格。1987年,19岁的江春燕以一曲衡阳丝弦《鸳鸯席》献演全国曲艺大赛湖南分区赛,夺得三等奖,使人们得以重睹“衡阳丝弦”的风采。
衡阳丝弦是以衡阳方言演唱,扬琴、琵琶、三弦、胡琴等丝弦器乐伴奏的曲艺,曲风带有宫廷雅乐的遗韵与民间歌舞的妖娆。为了传承好衡阳丝弦,掌握原汁原味的衡阳味道。江春燕在2000年调入衡阳市祁剧团,2008年调入衡阳市歌舞剧团期间,工作之余,深入民间拜访丝弦老艺人,学习衡阳"牌子丝弦"和"板子丝弦",掌握丰富多彩的唱腔,将源于南北曲的【普天乐】【清江引】【一支花】,源于明清时调的【银纽丝】【九连环】【四大景】,源于民歌的【莲花落】等曲牌记录、背诵下来,进行琢磨、比较和演绎。发现传统衡阳丝弦的风格偏向激昂深沉,在物质发达、审美趋向轻松愉悦的当今,观众更想看到一种新的丝弦风格出现。江春燕着手改良衡阳丝弦,表演上突出刚少柔多,优美中见风趣、抒情中见缠绵,既古香古色又婉转时尚,既赏心悦目,又寓教于乐。她推出一系列作品《桃花曲》《上新楼》《状元桥》《白雪吟》《听钟》《心碑》《黄花坡上》等,多次参加省市艺术交流,舞台为之一亮,大受观众欢迎。先后荣获湖南省“湘曲”大奖赛创作奖、编曲奖、表演奖,湖南省首届“霜花杯”戏曲声乐大赛奖,湖南省曲艺调演表演奖,青年戏曲演员折子戏大奖赛一等奖,湖南省第四届青年戏曲演员电视大赛优秀演员奖。
江春燕培养“衡阳丝弦”接班人5名,曾小媛、邹冬梅、江旗、江青青、陈芳滨均已登台表演。她组织衡阳丝弦非遗节目公益性展演180多场,遍布城市乡村,唱亮了衡阳山水。她登上衡阳市“群文讲坛”讲述衡阳丝弦,以民间艺术的魅力以及她本人的美丽感染着听众和观众,衡阳丝弦,声名远播。
江春燕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衡阳丝弦》市级代表性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