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壮剧是以富宁土戏为主、包含了广南沙戏和文山乐西土戏的壮民族多声腔戏曲剧种。其中,富宁是云南壮剧中渊源最早,戏班数量最多、声腔流派最丰富的地区。  

富宁是云南壮剧的发源地。清乾隆或嘉庆年间(1735-1820),云南壮剧的最早声腔---富宁土戏“哎依呀”声腔在富宁剥隘地区诞生,至今有270多年历史。〔哎依呀〕腔调形成后迅速在壮族地区流传,以剥隘镇为中心相继建立了者宁、索伍、百峨等五十多个民间戏班。光绪年间,“哎啲呶”腔调在归朝形成,迅速遍及板仑、洞波、者桑等地,戏班增至八十多个。民国初年,广西北路正调由田林传入富宁登河、那吉形成了“乖嗨咧”腔调,同期,广西彩调传入形成“依嗬嗨”声腔。  

富宁是云南壮剧民间戏班最多的县份。在上世纪壮戏繁荣时期,富宁曾有133家土戏班活跃在全县十一个乡镇的壮族村寨,广南有9家沙戏班,文山1家土戏班。虽然经历过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停滞发展艰难时期,目前富宁能正常开展活动的民间戏班为40家左右,广南3家, 文山1家。  

云南壮剧是多声腔戏曲剧种,有七个声腔,其中富宁土戏有四大声腔,分别是流传以剥隘镇为主的“哎咿呀”、流传以归朝镇为主的“哎啲呶”两种本土声腔和源自广西北路壮剧的“乖嗨咧”声腔和广西彩调的“依嗬嗨”声腔。  

以上所述,富宁土戏作为云南壮剧的主流,代表了云南壮剧的主要特色和发展趋势。  2006年,富宁县被省文化厅命名为“云南壮剧之乡”,属民族文化之乡类别。  


上一篇:【民间音乐】吉林乌拉满族民间音乐(四平)(国家级)

下一篇:【传统音乐】“洞经音乐”(文山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