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刘谷云,男,汉族,1966年出生于衡阳县。从小师从舅父,著名民间雕刻大师梁元助学习竹木雕刻。刘谷云聪慧且勤奋,在师傅的引领下,系统学习了衡阳竹木雕著名的梁氏宗派、刘氏宗派和陶氏宗派的技艺特色,将之融为一炉,投入实践,苦磨硬练,将粗犷豪放的湘南风格雕刻为细腻精准的时代风尚。

 

1988年,刘谷云带领弟弟刘江林、刘海南和姐夫、侄儿、外甥一大家十余人来到南岳,成立南岳善信工艺雕刻厂,凭借一把雕刀创家立业。南岳竹木雕刻始于唐代,盛于明清,无论庙宇寺观,还是平常人家,都需要竹木雕刻用品,市场应用广泛。为了做好市场,刘谷云刻苦钻研南岳竹木雕刻的审美与应用。他在祖传技艺之上进行大胆创新,改变雕刻工具,拓宽雕刻题材,充实雕刻内容,任何材质都不受限制。栩栩如生的竹根雕《达摩》,寓意吉祥的木雕《福禄寿禧》《福屏》等代表作,既保留了竹木根须材料的原生自然形态,又赋予其历史人文内涵,形神兼备,情感饱满。特别是他雕琢的大小神佛,栩栩如生,刀下传神,既有有灵气,又有仙气,展示大家气派与风度。经刘谷云设计雕刻的宗教工艺品、工艺装饰佩件和日常生活用品,呈示出迥然不同的视觉效果、生活气息和艺术性。在南岳的广阔实践探索中,刘谷云丰富发展了南岳竹木雕刻。

为了使南岳竹木雕的艺术性得到更大的提升,刘谷云派弟弟刘江林赴福建学习,大胆尝试,融入闽南风格的细腻传神,使南岳竹木雕刻语言更为华美精湛,深得僧众与世俗的赏识,吸引大批学徒,培养了优秀人才,并且走出南岳,承担国内包括香港多个大型寺院雕塑,促使南岳竹木雕刻进入历史最好时期。

刘谷云以艺会师,以艺会友,广泛吸取百家之长为已所用,不断求新、求美、求奇、求动、求含、求艺,创作了竹雕对联、屏风、挂屏、吊牌等多种新工艺品种,丰富了雕刻工艺品种门类。2013年起,刘谷云在南岳完小传承南岳竹木雕刻,传授学生3000人次。在成都国际非遗中心、韶山、深圳龙岗、清远连山等地与进行非遗交流学习、参展参赛。2013年作品《百鸟图》荣获第一届湖南省民间文艺奖,民间工艺奖,优秀奖。2013年作品竹雕《香炉》获优秀奖。根雕《凤穿牡丹》获铜奖。木雕《果盘》获湖南省工美学院优秀奖,第二届学院铜奖。2015年作品双面木雕屏风《百鸟朝凤》在第三届中国湘绣文化艺术节暨第五届湖南省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暨第六届湖南省工艺美术精品大奖赛中荣获银奖。

刘谷云为衡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南岳竹木雕刻》代表性传承人。


上一篇:【传统美术】西藏唐卡-后藏钦泽派 (西藏)

下一篇:【民俗】萧王庙庙会(宁波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