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张潮在短篇小说《虞初新志》中,编写了魏学伊的《核舟记》中描述了,明代奇巧人王叔远,在不到一寸长的桃核上,雕刻了一只小船和船上众多人物的情态,生动地反映并赞扬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技巧,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大荔县“秀才之乡”的高明村张存善继承了古代木雕技艺。传说因桃核木质坚硬,桃木能避邪、治病。所以他用精湛的雕木手艺,用桃核雕刻出了十二属相(各种人物塑像)这样不但传承了古代雕刻技艺,也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一、雕刻桃的工具:

(1) 小刀 (2)锉子 (3) 钻子 (4) 砂布

二、制作过程:

a 桃选桃核

b 除污、清洁核面

c 雕刻形像,使之完成

d 打磨、钻孔主要作品有:A各种人物:a关公 b 佛像 c伟人像 B十二属相: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三、益处:

1、相传桃木有益于人的身体健康。

2、制作的技艺有传承价值。

3、2006年大荔电视台做过专题报送;2005年6月陕西电视台《村里村外》栏目做过报道;2006年7月渭南电视台农家四季栏目做过报道。作品远销国内外、广州、上海等地。


上一篇:【民俗】苗族赶秋(国家级)传承人:吴海深

下一篇:【民俗】苗族四月八(湖南省)传承人:吴牛振